
(1).銅鏡。《晉書·赫連勃勃載記》:“絡以 隋 珠,綷以金鏡。” 唐 許渾 《送盧先輩自衡嶽赴複州嘉禮》詩之一:“秋水靜磨金鏡土,夜深寒結玉壺冰。” 宋 周邦彥 《過秦樓》詞:“空見説鬢怯瓊梳,容消金鏡。漸懶趁時勻染。”
(2).比喻月亮。 唐 元稹 《泛江翫月》詩:“遠樹懸金鏡,深潭倒玉幢。” 宋 陸遊 《隔浦蓮近拍》詞:“煙霏散,水面飛金鏡,露華冷。”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癸卯中秋作》詞:“競看 姮娥 金鏡,争信仙人玉斧,費了一番修。”
(3).比喻顯明的正道。《太平禦覽》卷七一七引《尚書考靈耀》:“ 秦 失金鏡,魚目入珠。” 鄭玄 注:“金鏡,喻明道也。” 南朝 梁 劉孝标 《廣絕交論》:“蓋聖人握金鏡,闡風烈。” 前蜀 杜光庭 《普康諸公主為皇帝修金箓齋詞》:“握金鏡以禦寰瀛,緻衢樽而歡億兆。”《三元裡人民抗英鬥争資料·全粵義士義民公檄》:“惟我大皇帝手握金鏡,心秉玉衡,循以大事小之義,而由順于天防,非挾逼處之嫌,而密為之備。”
(4).指對人進行諷谕的文章和書籍。 唐 康骈 《劇談錄·宣室夜召翰林學士》:“朕聽政之暇,未嘗不披尋史籍,此讀者先朝所述金鏡一卷,則《尚書·大禹謨》。” 清 侯方域 《拟追複楊漣等官爵廷臣謝表》:“金鏡尚存,竊喜無 張公 之祭。”
“金鏡”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銅鏡
指古代用金屬(多為銅)制成的鏡子,如《晉書》記載“絡以隋珠,綷以金鏡”。
比喻月亮
因金屬光澤與月光相似,常以“金鏡”代指月亮。例如唐代元稹《泛江翫月》中“遠樹懸金鏡”,以及宋代詞句“歎慢磨玉斧,難補金鏡”暗喻國土如圓月般完整。
顯明的正道
象征光明磊落的道理或治國準則。如《太平禦覽》載“秦失金鏡”喻指失去明道,鄭玄注“金鏡,喻明道也”。
諷谕性文章或書籍
指通過文字勸誡、警示世人的作品,多見于古籍記載。
不同權威來源對詞義的解釋基本一緻,但具體語境可能衍生特殊含義(如暗喻國土完整)。建議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
《金鏡》是一個名詞短語,指的是一面由黃金制成的鏡子或鏡面。黃金的反射性能使得這種鏡子可以提供清晰、明亮的反射效果。
《金鏡》這個詞拆分為“金”、“鏡”兩個部分:
“金”字的部首是“钅”,它的筆畫數是8;
“鏡”字的部首是“钅”,它的筆畫數是14。
《金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古代通過金屬加工技術制作了一種叫做“金鏡”的鏡子。這種鏡子在古代被廣泛使用,被認為是珍貴的財物。
在繁體中,“金鏡”被寫作“金鏡”。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金鏡被寫作“金鏡”。這個字的寫法在不同的曆史時期可能有所變化。
1. 她拿起金鏡仔細照了照。
2. 佛家常用金鏡來比喻心靈的清澈明亮。
1. 雪瑞金鏡
2. 金鏡台
3. 青銅鏡
1. 金碟
2. 金托盤
3. 金面鏡
1. 景深
2. 模糊
3. 防曬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