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牛刀割鷄的意思、牛刀割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牛刀割鷄的解釋

見“ 牛刀割雞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牛刀割鷄”(現多寫作“牛刀割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niú dāo gē jī,字面意思是用宰牛的刀殺雞,比喻大材小用或處理小事時使用不必要的高成本手段。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成語來源

  1. 最早出處
    源自《論語·陽貨》中的典故:孔子學生子遊任武城長官時推行禮樂教化,孔子笑曰:“割雞焉用牛刀?”(殺雞何必用宰牛的刀?),認為治理小城無需動用大道理。
  2. 文獻引用
    漢代王充《論衡·自紀》提到:“牛刀割雞,舒戟采葵”,進一步引申為“處理小事卻用大手段”;金代王若虛在《論語辨惑四》中也用此比喻治國策略的失當。

二、語法與用法


三、例句與引申

  1. 古代用例
    《論衡》中批評“牛刀割雞”是“大小失宜”,強調方法與對象需匹配。
  2. 現代引申
    可用于批評資源浪費或策略不當,例如:“用頂尖專家處理瑣碎事務,簡直是牛刀割雞。”

四、注意事項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論語》《論衡》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牛刀割鷄》的意思

《牛刀割鷄》是一個成語,意思是“用牛刀割雞”,比喻使用過大的武力或手段處理事情,不合適或不恰當。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牛刀割鷄》的拆分部首是牛、刀、割、鷄,它們分别屬于四個不同的部首,分别是牛部、刀部、刀部、鳥部。

牛部的筆畫數為4,刀部的筆畫數為2,鳥部的筆畫數為16。

來源和繁體

《牛刀割鷄》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的《戰國策》中。原句為“如狸何?似牛刀之割鷄耳。”。在繁體中,“牛刀割鷄”被寫作“牛刀割雞”。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成語《牛刀割鷄》的寫法稍有不同。牛部的寫法為“⺧”,刀部的寫法為“⺈”,割部的寫法為“刂”,鳥部的寫法為“鳥”。這些字體形狀和現代字體不同,但仍能體現成語的含義。

例句

他明明隻是想解決小問題,卻用上了牛刀割鷄,結果把事情弄得更糟。

組詞

刀割、割鷄

近義詞

殺雞用牛刀

反義詞

恰到好處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