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喻微賤不足道的人或物。《後漢書·窦憲傳》:“帝大怒,召 憲 切責曰:‘深思前過,奪主園田時,何用愈 趙高 指鹿為馬……今貴主尚見枉奪,何況小人哉!國家棄 憲 如孤雛腐鼠耳。’” 宋 文天祥 《癸亥上皇帝書》:“夫以陛下聖明在上,孤雛腐鼠,亦何敢晝舞夜號!”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志二》:“女子當以四十以前死,人猶悼惜。青裙白髮,作孤雛腐鼠,吾不願也。”
“孤雛腐鼠”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來源信息綜合解釋如下:
字面意思:指孤獨的幼鳥和腐爛的老鼠(“雛”即幼鳥,“腐鼠”即腐爛的死鼠)。
比喻義:比喻微不足道、毫無價值的人或事物,常用于形容被輕視或抛棄的對象。
該成語較為生僻,多用于書面或文學表達。如需進一步溯源,可參考《莊子》《後漢書》原文。
《孤雛腐鼠》是一個成語,形容那些在困境中不幸或者不自由,無法獲得幫助的人。
《孤雛腐鼠》這個成語由3個字組成,分别是“孤”、“雛”和“腐鼠”。其中,“孤”是指孤獨、單獨,“雛”指小鳥或幼小的動物,“腐鼠”則是指幼小的老鼠。
《孤雛腐鼠》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劉勰的《文心雕龍·論議》。在這本書中,他用這個成語來比喻在世人間沒有任何幫助,無助于求存的人。
《孤雛腐鼠》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孤雛腐鼠」。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孤字的寫法為「瓜與皀」,雛字的寫法為「鳥雛」,腐字的寫法為「臨貝」,鼠字的寫法為「鼠」。
他在這個陌生的城市中,完全成了《孤雛腐鼠》,沒有一個朋友可以依靠。
搭配《孤雛腐鼠》常用的詞語有:逆境、無助、孤獨、無人問津、處境困難、求助無門等。
《孤雛腐鼠》的近義詞有:孤苦、寡助、無依。
《孤雛腐鼠》的反義詞有:得助、衆志成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