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貧弱。《舊唐書·魏徵傳》:“然 隋 氏以富強而喪敗,動之也;我以貧寡而安寧,靜之也。” 清 王夫之 《讀通鑒論·宣帝十二》:“故 充國 持重以臨之,使其貧寡之情形,灼然於吾吏士之心目。” 清 魏源 《次韻前出塞》:“安有富四海,而以貧寡聞。”
(2).指貧民。《魏書·釋老志》:“請聽 荀子 等還鄉課輸,儉乏之年,周給貧寡,若有不虞,以拟邊捍。”
“貧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其用法和文獻例證如下:
指貧弱(經濟或國力薄弱)
常用于形容國家、群體因資源匮乏而處于弱勢狀态。例如:
指貧民(貧困的百姓)
多用于政策或救濟語境。例如:
“貧寡”既可描述國家、群體的貧弱狀态,也可指代貧困的民衆。其用例多與曆史政策、治國策略相關,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具體指向。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魏書》等原始文獻。
《貧寡》是一個形容詞,表示物質或内容的缺乏、不足。
《貧寡》的部首是“貝”,共有12個筆畫。
《貧寡》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中的“貧”和“寡”,兩個字分别表示窮苦和少數、缺乏。
《貧寡》的繁體字為「貧寡」。
在古代漢字中,貧寡的寫法可能存在一些差異。然而,這些變異通常是由于古代文字的書寫規範不同而産生的。所以,在現代标準的漢字寫法中,「貧寡」是其正确的寫法。
1. 這個家庭貧寡,生活條件十分艱難。
2. 他的知識貧寡,無法回答老師的問題。
貧困、貧瘠、******、寡言少語
貧困、貧窮、窮苦
富裕、豐富、充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