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同難的意思、同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同難的解釋

(1).同遭災難;患難與共。亦指同遭災難之人。舊題 漢 黃石公 《素書·安禮》:“同類相依,同義相親,同難相濟。”《紅樓夢》第十四回:“近聞 寧國公 冢孫婦告殂,因想當日彼此祖父相與之情,同難同榮,未以異姓相視,因此不以王位自居,上日也曾探喪上祭。”

(2).一同死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馬壯節公》:“同難者有 董提督 天弼 、 牛提督 天畀 。” 清 昭槤 《嘯亭續錄·楊武陵》:“﹝ 盧忠肅 ﹞雖與 吳阿衡 同難,一放火之人,一救火之人,未可同日而語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同難”的漢語釋義解析

“同難”是由“同”與“難”構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為“共同經曆災難或困境”。根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同難”指在危難境遇中共同承受、相互依存的狀态,既可用于描述客觀事實,也可引申為情感共鳴。例如《後漢書·窦融傳》中“同難相濟”一句,即強調患難中互助的精神關聯。

從詞源演變看,“同難”最早見于先秦文獻,如《左傳》中“同難者,共其憂也”,側重群體性苦難的共性。漢代以後,詞義逐漸擴展至人際關系層面,如《世說新語》載“同難兄弟”指共曆劫難的親密關系。

現代漢語中,“同難”多用于曆史或文學語境。例如描述抗戰時期民衆“同難與共”的團結精神(參考《現代漢語用法詞典》)。其近義詞包括“共患難”“同舟共濟”,但“同難”更強調被動承受的客觀困境,而非主動協作(據《漢語近義詞辨析》)。

引用來源

  1.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1992年)
  2. 《世說新語·德行篇》(中華書局,2007年校注本)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網絡擴展解釋

“同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tóng nàn”,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共同面對災難
    指在困難或災難中共同承擔、互相扶持。例如《素書·安禮》中提到“同難相濟”,強調在困境中互相幫助。此含義也可延伸為“患難與共”,如《紅樓夢》中描述家族間“同難同榮”的關系。

  2. 一同犧牲或死難
    特指共同為某種事業或原因赴死,如清代文獻記載“同難者有董提督天弼”(《嘯亭雜錄》),描述曆史人物共同殉難的場景。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若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完整例句,可參考《素書》《紅樓夢》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報本本次部下彩券參寥子蠶絲寵授楚縠觸目驚心帶仗左右打雞罵狗打撒手兒雕弱帝車笃新怠舊富穰赅贍閣标給濟哥羅仿格針光束刮陰風骨格寒溜赫烜話箱堅執不從交喪寇擾寬割款款深深魁異癞子列土分茅躏跞狸沙麗澤龍葵毛實凝靜努爾哈赤排數清哀遒章讓價輮曲善數沙棠屐折肱麝煤生結書院本玩讀晚果往謝尉魚夏葛香鬃賢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