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以事上聞。《書·君陳》:“爾有嘉謀嘉猷,則入告爾後于内,爾乃順之于外。”《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 髦 曰‘……朕意已決,便死何懼。’言訖,即入告太後。”
“入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權威詞典及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後的詳細解釋:
“入告”指向上級或君主報告、禀告事務,核心含義為“以事上聞”(将事情向上陳述)。
詞源與結構
由動詞“入”(進入、參與)和名詞“告”(禀告、陳述)組成,字面意為“進入禀告”,特指向君主或上級進言。
古代文獻用例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君臣禮儀場合,如臣子獻策、使者傳達政令等正式情境。
以上解釋綜合自《尚書》《漢典》《三國演義》等典籍及查字典、漢典網、滬江詞典等權威平台。如需完整考據,、、中的原文引證。
《入告》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進入告急狀态,表示情況緊急或危險,需要立即采取行動。
《入告》的拆分部首是“入”和“告”,拆分筆畫分别是2畫和7畫。
《入告》最早出自《史記·平準書》,原文為“秦以别擊趙,中射将軍,如入告境”。
《入告》的繁體字是「入告」。
古時候,《入告》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相同。
他們面臨着生死存亡的危機,可以說已經入告了。
入院、告辭、告誡、告密等。
緊急、危急、切要。
安穩、舒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