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五韺的意思、五韺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五韺的解釋

見“ 五英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五韺是漢語中的一個古語詞,特指上古時期舜帝時代的五種雅樂名稱之一,屬于傳統禮樂文化中的重要概念。其釋義可從以下角度展開:

一、字義溯源與基本釋義

“韺”字從“音”從“英”,本義指華美之聲。《說文解字》未直接收錄“韺”,但《廣雅·釋樂》明确将“韺”釋為“樂名”,印證其專指古雅樂。而“五韺”作為複合詞,最早見于《尚書·益稷》記載舜帝命夔制樂時所言:“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在治忽,以出納五言。”其中“五言”即“五韺”(據鄭玄注),代表宮、商、角、徵、羽五音構成的五種典雅樂章。

二、典籍記載與禮樂内涵

《尚書》原文将五韺與六律、八音并提,表明其是上古禮樂體系的核心組成部分。據唐代孔穎達《尚書正義》疏解:“五韺者,五德之樂,以章明德行也。”其功能不僅在于藝術表達,更承載着教化民衆、彰顯德政的社會意義。漢代《白虎通義·禮樂》進一步闡釋:“韺者,中和之音也”,強調五韺具有調和天地、規範倫理的哲學内涵。

三、文化價值與曆史影響

作為舜樂的代表,五韺被後世視為儒家禮樂思想的源頭。《禮記·樂記》稱:“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風》”,暗示五韺與早期琴樂的關系。宋代陳旸《樂書》更系統梳理:“五韺之樂,本乎五行,應乎五常”,将其納入陰陽五行體系,強化了音樂與宇宙秩序的關聯性。這一概念深刻影響了中國古代樂律學發展,成為“雅樂”傳統的象征符號。

參考資料:

  1. 《尚書·益稷》(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孔穎達《尚書正義》(上海古籍出版社《十三經注疏》影印本)
  3. 班固《白虎通義》(中華書局《白虎通疏證》)
  4. 陳旸《樂書》(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網絡擴展解釋

“五韺”是中國古代音樂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1. 基本含義
    指帝喾(上古五帝之一)時期的五種雅樂。根據《廣韻》《集韻》記載,五韺是帝喾時代創制的重要禮樂,屬于上古雅樂體系的一部分,常用于祭祀或重大典禮。

  2. 字源與演變
    “韺”字本義為樂曲名,其字形由“音”與“英”組成,可能與音樂(音)和美好(英)相關。在古籍中,“五韺”也作“五英”,如《玉篇》提到“帝嚳樂名六韺,亦作英”,可見不同文獻中存在通假現象。

  3. 曆史關聯
    部分文獻将五韺與高陽氏(颛顼)之樂聯繫起來,但主流記載仍以帝喾時期為核心。《管子·地員》中提到的“五蘟”為黑色土壤名稱(與音樂無關),需注意區分。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雅樂體系(如《韶》《武》等),可參考《周禮》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白鳳皇百男豹論暴食備伍城市類型塵品春困秋乏丹輝道經抖顫耑勒反鎖飛檐走壁鳳喈供具恨怨和章煥炳呼喝恢恢輝榮輝耀蛟龍吼捷疾鬼結穴繼軌警懼霁顔絕戶橘監具列筐筥枯木堂涼德利心懋賞毛氈鳥為食亡諾貝爾龐眉皓發鋪結虔肅七萃輕翠青巘日試萬言商業銀行山羊胡子市門稅十戰十勝數碼思緯飧饔糖精脫煞委杖文弱書生陷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