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巉崒的意思、巉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巉崒的解釋

亦作“ 巉崪 ”。險峻。 唐 皮日休 《端憂》:“天泬寥以似淬兮,峯巉崒以如抽。” 前蜀 貫休 《送楊秀才》詩:“北山峨峨香拂拂,翠漲青奔勢巉崪。”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巉崒”是一個形容詞,多用于古代詩文,主要描述山勢險峻、高聳陡峭的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釋義
    “巉崒”亦作“巉崪”,意為山勢險峻陡峭。其中,“巉”本義指山勢高峻(如《說文解字》注“巉,山險也”),而“崒”(音zú)則強調山峰的陡峭與險要,二字連用強化了山體險峻的視覺效果。

  2. 文學用例

    • 唐代皮日休《端憂》中“峯巉崒以如抽”,形容山峰如被抽拔般陡峭險拔。
    • 前蜀貫休《送楊秀才》中“翠漲青奔勢巉崪”,描繪山勢青翠起伏、險峻奔騰的動态畫面。
  3. 使用特點
    該詞多見于古典文學作品,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屬于書面化表達。其近義詞包括“嶙峋”“陡峻”,反義詞如“平緩”“低矮”,具體可參考詞典擴展内容。

若需更多詩詞例句或詞語對比,可查看來源網頁獲取完整信息。

網絡擴展解釋二

巉崒(chán zú)是一個古代漢字,源自《說文解字》,形容山勢險峻的樣子。下面是有關巉崒的詳細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巉字包含了兩個部首,左邊是山(山字頭)部,右邊是高(高字旁)部。總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巉崒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它形容了山勢險峻的樣子,給人以挑戰和壯觀的感覺。 繁體: 巉崒的繁體字是巉崒。它保留了原字的形狀和意思,隻是筆畫稍有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巉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整體形狀基本保持一緻。古人用毛筆在紙上描繪出山峰的曲線和高低起伏的景象。 例句: 1. 那座山巉勁峻,令人望而生畏。 2. 他勇敢地攀登巉崒的山峰。 3. 這座城市周圍環繞着巉崒的群山。 組詞: 巉頭、巉岩、崒丘 近義詞: 險峻、陡峭、峻拔 反義詞: 平坦、平緩、平庸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