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乘以代步的木轎。《宋史·外國傳五·盧城國》:“近則乘軟布兜,遠則乘象,或乘一木杠,四人舁之。”
(2).木箱。 魯迅 《而已集·談“激烈”》:“一個 廣州 執信學校的學生,路過(!) 香港 ,‘在 尖沙嘴 碼頭,被一五七號華差截搜行李,在其木杠(謹案:箱也)之内,搜獲激烈文字書籍七本。’”
(3).指單杠、雙杠等體操器械。 章炳麟 《原學》:“次有圍棋、柔道,其巧疑神,孰與木杠之窳,織成之拙,牛胾之嚛,象戲之鄙,角抵之鈍。”
“木杠”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ù gàng,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多種解釋,具體如下:
代步木轎
指古代一種由四人擡行的木質交通工具,常見于《宋史·外國傳五·盧城國》的記載:“近則乘軟布兜,遠則乘象,或乘一木杠,四人舁之。”
木箱
魯迅在《而已集·談“激烈”》中提到,木杠可指代木箱,例如:“在其木杠(謹案:箱也)之内,搜獲激烈文字書籍七本。”
體操器械
章炳麟《原學》中将其引申為單杠、雙杠等器械,例如:“角抵之鈍,孰與木杠之窳。”
“木杠”的核心含義與木質結構相關,具體指代需結合語境。曆史文獻中多用于描述交通工具或容器,近現代則擴展至體育器械和比喻表達。如需更詳細例證,可參考《宋史》、魯迅文集等原始文獻。
木杠是指一種木制的杠杆工具,常用于扛舉重物或支撐物體等。它有一根長條形狀的木頭,兩端可以用作手柄或固定物體。
木杠由“木”和“杠”兩個字組成。其中,“木”是指木頭,表示與木材有關;“杠”是指杠杆,表示與杠杆工具有關。拆分部首分别是“木”和“木”,整個字共有10畫。
木杠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由于木材的廣泛應用,人們逐漸創造出了使用木制杠杆工具的方法,為了方便稱呼,逐漸形成了“木杠”這個詞彙。
在繁體字中,木杠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沒有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現代有所不同,木杠的古代寫法為“木梗”。
1. 他用木杠支撐起了沉重的門闆。
2. 農民工用木杠擡起了一捆捆稻草,放在馬車上。
3. 工人們利用木杠将大石塊托起并鋪設在路面上。
組詞:木頭、木材、杠杆、杠鈴
近義詞:木棍、木柱
反義詞:金杠、銀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