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末維新派的政治團體。1898年康有為等在北京成立。以“保國、保種、保教”為宗旨,在各地設立分會,開展維新活動。後在頑固派壓制下自行停頓。
保國會是清末戊戌變法時期由維新派人士成立的政治團體,其核心宗旨和活動如下:
保國會是1898年康有為等人在北京發起的政治組織,以“保國、保種、保教”為綱領,旨在通過變法圖強挽救民族危機。
因頑固派強烈反對(如攻擊其“僭越皇權”),保國會僅活動月餘便被迫停止,但其主張為後續改革奠定思想基礎。
1897年德國強占膠州灣事件是保國會成立的直接導火索。若需更完整信息,可查閱《戊戌變法史》或相關曆史檔案。
保國會是一個表示保衛國家的組織或會議的稱呼。
拆分部首和筆畫:保(亻+呆)國(囗+王)會(合音)。
來源:《保國會》一詞最早出現于清朝末年,指的是抵抗外國侵略者的組織或會議。
繁體:保國會。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具體古代寫法。
例句:參加保國會的志願者們奮勇抵抗敵人。
組詞:保衛國家、國家會議。
近義詞:拯救國家、保家衛國。
反義詞:危害國家、損害國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