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阙的意思、朝阙的詳細解釋
朝阙的解釋
(1).朝廷之阙漏。《後漢書·梁冀傳》:“宜崇賢善,以補朝闕。”
(2).宮阙,借指朝廷。 南朝 宋 範晔 《樂遊應诏詩》:“崇盛歸朝闕,虛寂在川岑。”
詞語分解
- 朝的解釋 朝 ā 早晨:朝陽。朝晖。朝暮。朝霞。朝氣。朝思暮想。朝令夕改。朝秦暮楚(喻反複無常)。 日,天:今朝。明朝。 晨夕野暮 朝 á 向着,對着:朝向。朝前。朝陽。坐北朝南。 封建時代臣見君;亦指宗教徒
- 阙的解釋 阙 (闕) è 皇宮門前兩邊供瞭望的樓:宮阙。 皇帝居處,借指朝廷:阙下。“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阙”。 京城,宮殿:“城阙輔三秦”。 陵墓前兩邊的石牌坊:墓阙。 豁口,空隙:“兩岸連山,略無阙處”。
專業解析
朝阙
核心釋義
指古代官員面見帝王、奏報政事的行為,亦特指官員赴京都觐見天子。"朝"意為朝見,"阙"原指宮門前兩側的樓台,後借指帝王居所或朝廷。
詳細解析
-
本義與字源
- 朝:《說文解字》釋為"旦也",本義為早晨,引申為臣子清晨拜見君主(如"朝見")。
- 阙:源自宮門兩側的樓觀,象征皇權(《說文》:"阙,門觀也")。古代宮門立雙阙,故"阙"代指朝廷,如"待罪阙下"。
- 合成詞義:"朝阙"即"赴朝廷觐見",屬動賓結構,強調儀式性與政治從屬性 。
-
曆史文獻用例
-
文化引申
- 禮儀象征:朝阙需嚴格遵循禮制(如服飾、儀仗),體現封建等級秩序。
- 政治隱喻:常見于詩文,如"辭親向朝阙"(王維)表達仕途抱負,"朝阙"成為效忠君權的符號 。
權威參考來源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朝阙"詞條:釋義與曆史用例。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對"阙"的構字解析。
- 《二十四史》中"朝阙"的政制背景(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經典紙質文獻為準,符合學術引用規範。)
網絡擴展解釋
“朝阙”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朝廷之阙漏
指朝廷政務中的缺失或疏漏,常見于史書谏言。例如《後漢書·梁冀傳》記載:“宜崇賢善,以補朝阙”,強調通過選拔賢才彌補朝政不足。
-
宮阙借指朝廷
以“宮阙”代指朝廷整體,常見于文學作品。如南朝範晔《樂遊應诏詩》中“崇盛歸朝阙”,即表達對朝廷的尊崇。
二、讀音與結構
- 拼音:cháo quē(“朝”讀作cháo,指朝廷;“阙”讀quē,意為缺失或宮阙)
- 構詞:聯合式合成詞,由“朝”(朝廷)與“阙”(缺失/宮阙)組合而成。
三、例句與用法
- 唐代白居易《郡亭》:“山林太寂寞,朝阙空喧煩”
- 唐代高骈詩句:“憑寄兩行朝阙淚”,均以“朝阙”代指朝廷。
提示:該詞屬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較少,多出現在曆史文獻或詩詞賞析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語境,可參考《後漢書》或唐代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昂首闊步白衛軍棒子面插銷笞罰傳烽刺唬疖寸絲不挂大臨躭翫電眼頂擋睹微知著俄測鵝掌泛林浮淫黑不楞敦宏綱換朝灰慘慘牋毫楬橥兢魂進侍錦缬濟然康了烤鴨叩齒煉翁栗爆梨肉流丹柳緑桃紅黎衆亂族輪換年紙霓虹胚胎僑眷清醒融陶入人三重紗囊折愧詩料屍祝爽利撕破臉淘鵝鐵殳晚霞完趙陷堕仙桂夏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