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狼的後裔。《周書·異域傳下·突厥》:“其部落大人曰 阿謗步 ,兄弟十七人。其一曰 伊質泥師都 ,狼所生也……此説雖殊,然終狼種也。”《資治通鑒·陳宣帝太建十三年》“賜以狼頭纛” 元 胡三省 注:“ 突厥 之先,狼種也。”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五章第一節:“雖然它們( 鐵勒 、 突厥 )都自稱為狼種,但遊牧人自稱為狼種的很多,不隻是它們兩個。”
“狼種”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字面含義(生物學/曆史溯源)
指狼的後裔
該含義源于古代文獻記載,如《周書·異域傳》提到突厥部落自稱為狼的後代。元代胡三省在《資治通鑒》注中亦提到“突厥之先,狼種也”。此用法多用于描述遊牧民族的起源傳說。
生物學分類中的“狼種”
現代生物學中,狼(Canis lupus)是犬科犬屬的一個物種,家犬(如中華田園犬、拉布拉多犬等)均屬于灰狼種的亞種。
二、引申含義(成語/比喻義)
形容惡劣品質或行為
作為成語使用時,“狼種”比喻人的品性兇殘、狠毒,或指代負面性格特征。例如:“此人行事如狼種,不可深交。”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口語中批判性描述,強調行為帶有侵略性、破壞性,如“狼種般的野心”“狼種行徑”。
補充說明
需注意語境差異:在曆史或生物學領域,“狼種”為中性描述;而在日常表達中則帶有貶義色彩。若需進一步考證文獻來源,可參考《周書》《資治通鑒》等古籍。
狼種(wáng zhǒng)是一個由兩個部分組成的詞彙。狼(wáng)指的是一種野生的哺乳動物,是犬科動物中最具社會性、等級觀念和配合能力的物種之一。種(zhǒng)則表示類别或種類。
狼種的拆分部首為犬(quǎn)和禾(hé)。犬是指狗,禾代表谷物或莊稼的概念。狼種的總體筆畫數為10畫。
狼種一詞是當代漢語詞彙,由現代漢語演變而來。在繁體字中,狼種的寫法為「狼種」。
在古代,狼的寫法為「儆」或「狼」,種的寫法為「種」或「種」。因此,狼種在古時候的寫法為「儆種」或「狼種」。
他研究了很多動物的種類,包括狼種。
狼種的相關詞彙有狼群、狼兄弟、狼性等。
狼種的近義詞包括狼族、狼類等。
狼種的反義詞可以是非狼種、其他種類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