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悚息的意思、悚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悚息的解釋

(1).謂因惶懼而屏息。《三國志·吳志·周鲂傳》:“謹拜表以聞,并呈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三年》:“ 元逵 、 弘敬 得詔,悚息聽命。”《明史·周冕傳》:“舉朝悚息,無敢復言, 冕 獨抗章争之。” 魯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辯解,而且悚息着靜待新的悲苦的到來。”

(2).用為書信中的套語。猶惶恐。 宋 蘇轼 《揚州上呂相書》:“奬飾過分,悚息之至。” 明 李東陽 《再答鏡川先生書》:“若不俯鑒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悚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因恐懼而屏息或喘息
    指人在極度惶恐時屏住呼吸或呼吸急促的狀态。例如《三國志·吳志·周鲂傳》中“追用悚息”、《明史·周冕傳》中“舉朝悚息”,均描繪了因畏懼而不敢出聲的場景。

  2. 書信中的謙辭,表惶恐
    古代文人在書信結尾使用“悚息”作為套語,表達謙卑與不安。如蘇轼在《揚州上呂相書》中寫“悚息之至”,李東陽在《再答鏡川先生書》中連用“悚息”以示恭敬。


二、例證與用法


三、詞源與結構

總結來看,“悚息”兼具行為描述與社交功能,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古典文書,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

網絡擴展解釋二

悚息

悚息,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忄和心,其中的忄部首表示“心”字的意思,而心則代表心髒和情感。悚這個字的筆畫由12個部首組成,結構複雜。

悚息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人們寫悚這個字時使用的是「慫」的繁體字,而「慫」字由心旁和重旁組成,心旁代表心思和感受,重旁表示重複的動作。

在古代,悚這個字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有的時候,人們使用的是「竦」字代替悚,「竦」字由立部和聿部構成,立部表示直立、挺拔,聿部表示書寫時的形态動作。

下面是幾個使用悚息的例句:

1. 他突然間感到一陣悚息襲上心頭。

2. 在那個恐怖的片段中,觀衆們不禁發出一聲悚息。

3. 小說中的驚悚情節令人心中悚息連連。

與悚息相關的組詞包括:悚然、悚然一驚、悚然而心動。

悚息的近義詞有恐怖、驚悚、不安,它們都形容一種令人感到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狀态。

悚息的反義詞是平靜、安甯,後者表示一種沒有恐懼和不安的心理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