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悚息的意思、悚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悚息的解釋

(1).謂因惶懼而屏息。《三國志·吳志·周鲂傳》:“謹拜表以聞,并呈牋草,懼於淺局,追用悚息。”《資治通鑒·唐武宗會昌三年》:“ 元逵 、 弘敬 得詔,悚息聽命。”《明史·周冕傳》:“舉朝悚息,無敢復言, 冕 獨抗章争之。” 魯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各各自稱為‘天之僇民’,以作咀嚼着人我的渺茫的悲苦的辯解,而且悚息着靜待新的悲苦的到來。”

(2).用為書信中的套語。猶惶恐。 宋 蘇轼 《揚州上呂相書》:“奬飾過分,悚息之至。” 明 李東陽 《再答鏡川先生書》:“若不俯鑒此意,甚非不肖之望也。悚息,悚息。”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悚息"是漢語中表示極度惶恐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構詞解析 "悚"本義為恐懼,《說文解字》釋作"懼也",段玉裁注"今字作悚";"息"指呼吸屏止,《廣雅》訓"安也"。"悚息"組合後特指因敬畏或驚恐導緻呼吸停滞的心理狀态,常見于古代奏疏與書信語境,表達對尊長或突發事件的惶恐态度。

二、權威典籍印證 1.《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釋義為"惶恐喘息,形容恐懼的樣子"(來源: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2. 唐代李德裕《會昌一品集》中"悚息拜章"的用例,佐證其作為臣子奏疏套語的禮儀功能(來源:中華書局古籍庫); 3.《資治通鑒》注引胡三省曰"悚息者,屏氣而聽",揭示其兼具心理震懾與行為約束的雙重内涵(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

該詞現代多用于文學創作,如錢鐘書《圍城》中"衆人悚息不敢言"的描寫,延續了傳統語境下對群體性恐慌的刻畫功能(來源:人民文學出版社注釋本)。

網絡擴展解釋

“悚息”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兩層含義及用法:

一、基本含義

  1. 因恐懼而屏息或喘息
    指人在極度惶恐時屏住呼吸或呼吸急促的狀态。例如《三國志·吳志·周鲂傳》中“追用悚息”、《明史·周冕傳》中“舉朝悚息”,均描繪了因畏懼而不敢出聲的場景。

  2. 書信中的謙辭,表惶恐
    古代文人在書信結尾使用“悚息”作為套語,表達謙卑與不安。如蘇轼在《揚州上呂相書》中寫“悚息之至”,李東陽在《再答鏡川先生書》中連用“悚息”以示恭敬。


二、例證與用法


三、詞源與結構

總結來看,“悚息”兼具行為描述與社交功能,常見于曆史文獻和古典文書,現代多用于學術或文學語境。

别人正在浏覽...

暴擊參較成康鸱鸠斥土沖積傳道受業儲廥淳意醋坊村夫俗子大蠟二精風波賦缗浮冗宮市廣廣還朝毫忒何者後戶後憂花攢錦聚貛兒嬌娃節矜鏡伏救生圈寇凫魁吾廉恕留芳千古龍鐘雒誦蒙混靡膴牧倅女史泡魚棚扒吊栲鵬壑枇杷門巷耆婆耆婆拳縮桑弧蓬矢收葬屬車送殡溯端竟委彖系枉邪卧内五倍子潚率小秋收西方世界新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