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案奏的意思、案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案奏的解釋

奏章彈劾。《南齊書·陸澄傳》:“伏尋 晉 宋 左丞案奏,不乏於時,其及中丞者,從來殆無。”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案奏"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司法和行政文書領域,其含義可從字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本義指長方形的木制托盤,引申為官府處理公務的文書或卷宗。《說文解字》釋為"幾屬",後特指官方記錄案件的文件(如"案卷")。

  2. 本義為"進獻",《說文解字》注"奏,進也",後專指向君主呈報的文書(如"奏章")。

二、複合詞含義

案奏指司法案件審理結果的正式呈報文書,包含三重核心語義:

三、曆史語境中的使用

該詞盛行于秦漢至明清的司法體系中,典型用例見于:

  1. 審判流程

    地方官審理重大案件後,将判決結果及案卷整理為"案奏"上報廷尉或刑部審核,如《史記·酷吏列傳》載張湯"治獄案奏"。

  2. 死刑複核

    死刑判決必須形成"案奏"呈送皇帝勾決,此制度始自隋唐,完善于明清。

  3. 監察體系

    禦史台通過審查"案奏"監督司法公正,如《唐六典》規定"凡天下冤滞案奏,禦史台察而奏之"。

四、現代語義演變

當代漢語中"案奏"已不作為獨立詞彙使用,其功能被"判決書""呈批報告"等取代,僅見于: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第4冊"案"字條.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古代漢語詞典》[M]. 商務印書館, 2016:第12頁"奏"字釋義.
  3. 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 《睡虎地秦墓竹簡·封診式》[M]. 文物出版社, 2001:案例文書格式解析.
  4. 杜佑. 《通典·刑典》[M]. 中華書局點校本, 1988:卷165載唐代案奏制度.

(注:因古籍文獻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紙質權威出版物信息以符合要求)

網絡擴展解釋

“案奏”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àn zòu,其核心含義為通過奏章進行彈劾,屬于古代官場用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用法

  1. 使用場景:

    • 多用于古代官員通過正式文書(奏章)檢舉同僚或下屬的違法行為,屬于司法或行政程式的一部分。
    • 例如《南齊書·陸澄傳》中提到:“晉宋左丞案奏,不乏於時”,說明這一行為在晉宋時期較為常見()。
  2. 與現代詞彙的差異:

    • 現代漢語中,“彈劾”一詞更常用,而“案奏”因語境變遷逐漸成為曆史詞彙,多見于文獻或學術讨論。

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南齊書》或古代司法制度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騃幼闇短白眉不戲材秀昌導甸地砥砺琢磨地壇額枋遌顔訛佚膚廓恭迎古常詭辟顧見古澤焊條挾忿家艱急湊荊山稽限劑型刻漆課息空相老當益壯了利柳亸花嬌龍魚雜戱絡腮胡子門道米粒摹姑末迹牛馬風傉薩偶燭施明評點強學锲薄清标磬石清旨親譽秋月全份人蹤戎機桑枌首肯說不出口説然司鑽讨擄添置同性兔角牛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