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木芙蓉的意思、木芙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木芙蓉的解釋

落葉灌木或小喬木。葉掌狀,秋季開白或淡紅色花,結蒴果,有毛。栽培供觀賞,插條即活。俗稱芙蓉或芙蓉花。又稱木蓮。或稱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稱芙蓉。花葉可入藥。 唐 韓愈 《木芙蓉》詩:“豔色寧相妬?嘉名偶自同。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朱熹 考異:“此詩言荷花與木芙蓉生不同處,而色皆美,名又同,故以採江、搴木二事相對,言其生處。” 宋 沉晦 《小重山》詞:“湖上秋來蓮蕩空。年華都付與,木芙蓉。”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木芙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木芙蓉(學名:Hibiscus mutabilis)是錦葵科木槿屬落葉灌木或小喬木,漢語詞典釋義為"中國傳統觀賞植物,因花色朝白暮紅得名,兼具藥用與園林價值"。其名稱源自《本草綱目》"此花豔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蓮之名"的記載。

該植物形态特征顯著:單葉互生呈掌狀淺裂,葉片表面具星狀絨毛;花冠直徑8-15厘米,單瓣或重瓣,具有"三醉芙蓉"特性,即清晨初開為白色或粉紅色,午後轉為深紅色,傍晚閉合時呈紫紅色,這種色彩變化與花瓣細胞液酸堿度變化相關。花期集中于8-10月,適應性強,在《中國植物志》中被記錄為喜溫暖濕潤環境且耐水濕的典型濕地植物。

文化内涵方面,木芙蓉自唐代起就被賦予"拒霜花"雅號,蘇轼《和陳述古拒霜花》詩雲"喚作拒霜知未稱,看來卻是最宜霜",印證其秋冬季開花特性。在中醫藥領域,《中華本草》記載其葉、花均可入藥,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網絡擴展解釋

木芙蓉是一種具有豐富文化内涵和實用價值的植物,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木芙蓉(學名:Hibiscus mutabilis)是錦葵科木槿屬的落葉灌木或小喬木,别名包括芙蓉花、拒霜花、木蓮、地芙蓉等。其名稱源于“陸生木本”特性(區别于水生荷花芙蓉),且因花色一日三變(白→粉→紅),又稱“三變花”。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高2-5米,葉寬卵形或心形,葉背密被絨毛,葉柄長5-20厘米。
  2. 花:單生于枝端,初開白色或淡紅色,後漸變為深紅色;花瓣近圓形,外被柔毛。
  3. 果實:扁球形蒴果,種子腎形,花期8-10月。

三、分布與習性


四、價值與用途

  1. 觀賞:秋季開花,花色豔麗,是成都市市花,象征“纖細之美、貞潔”。
  2. 藥用:花、葉、根均可入藥,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效。
  3. 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吸收有害氣體。
  4. 經濟:莖皮纖維可制繩、造紙。

五、文化意義

木芙蓉深受文人喜愛,蘇轼曾贊“千樹掃作一番黃,隻有芙蓉獨自芳”。其名亦用于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如成語“出水芙蓉”。

如需更全面的詩詞典故或種植方法,可參考相關植物志或古籍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期棗絆倒包彈霸王别姬不拘細節財署參亂呈樣丑險唇喙打頭陣鼎革抵瑕蹈隙遁形術二曲飛天呋喃工長刮骨抽筋光彩犷犷龜勝過失海疆讙咍緩急畫水胡日鬼角抗角門芥菜解竈饑寒交至刊削客氣話來轅聯牌連湯帶水南唐二陵蟠編輕死重義取象三品院三儀蛇蚹十二屬識荊恨晚師蹤霜皮水激則旱,矢激則遠順道黍黏子素塵探赜鈎深脫靶委蛻溫沴五金孝性銷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