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木芙蓉的意思、木芙蓉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木芙蓉的解释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掌状,秋季开白或淡红色花,结蒴果,有毛。栽培供观赏,插条即活。俗称芙蓉或芙蓉花。又称木莲。或称地芙蓉,以别于荷花之称芙蓉。花叶可入药。 唐 韩愈 《木芙蓉》诗:“艳色寧相妬?嘉名偶自同。採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 朱熹 考异:“此诗言荷花与木芙蓉生不同处,而色皆美,名又同,故以採江、搴木二事相对,言其生处。” 宋 沉晦 《小重山》词:“湖上秋来莲荡空。年华都付与,木芙蓉。”参阅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三·木芙蓉》。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木芙蓉(学名:Hibiscus mutabilis)是锦葵科木槿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汉语词典释义为"中国传统观赏植物,因花色朝白暮红得名,兼具药用与园林价值"。其名称源自《本草纲目》"此花艳如荷花,故有芙蓉、木莲之名"的记载。

该植物形态特征显著:单叶互生呈掌状浅裂,叶片表面具星状绒毛;花冠直径8-15厘米,单瓣或重瓣,具有"三醉芙蓉"特性,即清晨初开为白色或粉红色,午后转为深红色,傍晚闭合时呈紫红色,这种色彩变化与花瓣细胞液酸碱度变化相关。花期集中于8-10月,适应性强,在《中国植物志》中被记录为喜温暖湿润环境且耐水湿的典型湿地植物。

文化内涵方面,木芙蓉自唐代起就被赋予"拒霜花"雅号,苏轼《和陈述古拒霜花》诗云"唤作拒霜知未称,看来却是最宜霜",印证其秋冬季开花特性。在中医药领域,《中华本草》记载其叶、花均可入药,具有凉血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网络扩展解释

木芙蓉是一种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实用价值的植物,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木芙蓉(学名:Hibiscus mutabilis)是锦葵科木槿属的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别名包括芙蓉花、拒霜花、木莲、地芙蓉等。其名称源于“陆生木本”特性(区别于水生荷花芙蓉),且因花色一日三变(白→粉→红),又称“三变花”。


二、形态特征

  1. 植株:高2-5米,叶宽卵形或心形,叶背密被绒毛,叶柄长5-20厘米。
  2. 花:单生于枝端,初开白色或淡红色,后渐变为深红色;花瓣近圆形,外被柔毛。
  3. 果实:扁球形蒴果,种子肾形,花期8-10月。

三、分布与习性


四、价值与用途

  1. 观赏:秋季开花,花色艳丽,是成都市市花,象征“纤细之美、贞洁”。
  2. 药用:花、叶、根均可入药,具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效。
  3. 生态:防止水土流失,吸收有害气体。
  4. 经济:茎皮纤维可制绳、造纸。

五、文化意义

木芙蓉深受文人喜爱,苏轼曾赞“千树扫作一番黄,只有芙蓉独自芳”。其名亦用于形容女子容貌姣好,如成语“出水芙蓉”。

如需更全面的诗词典故或种植方法,可参考相关植物志或古籍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败亡宝靥裱首毕见材头察辩长林丰草长命锁查田定産崇科春词打恭逗趣儿恩义而还俸粢赶上更傜公马管毫瑰才国正横民话靶花红柳緑护阖贿赠嫁狗随狗朘盗看风驶船可塔扑支亏输老白干儿乐悬良工心苦柳营江緑生生杪末墓志铭能级匿耀胚混湓浦凭期泼面弃力软壳鸡蛋三韵沙罗善物十二律失足宿读滔瀁乌几污世五犹五畤遐恋相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