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荊恨晚的意思、識荊恨晚的詳細解釋
識荊恨晚的解釋
[regret to have made your acquaintance so late] 遺憾自己與某人特别是知己或有才能的人相識太晚了
詞語分解
- 識荊的解釋 敬辭。原指久聞其名而初次見面結識的敬詞,今指初次見面或結識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 韓荊州長史韓朝宗;。;; 李白《與韓荊州書》避地曾來銀嶺居,識荊已是二年餘。;;元; 魯
- 晚的解釋 晚 ǎ 太陽落了的時候:晚景。晚霞。晚會。晚報。 一個時期的後段,在一定時間以後:來晚了。晚年。晚期。晚節。晚婚。 後來的:晚生(舊時文人對前輩的自謙)。晚輩。 姓。 早 筆畫數:; 部首:日; 筆
專業解析
“識荊恨晚”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是遺憾與對方相識太晚,表達了對結識某位敬仰或重要人物時間過遲的惋惜之情。以下是基于漢語詞典角度的詳細解釋:
一、成語釋義
“識荊恨晚”由兩部分組成:
- 識荊:指初次見面或結識。“荊”特指唐代荊州長史韓朝宗(韓荊州),因其樂于識拔後進而聞名。
- 恨晚:即“相見恨晚”,遺憾相識太遲。
整體釋義:為與敬仰之人相識太遲而感到遺憾,常用于表達對他人才能或品德的仰慕。
二、語源與典故
該成語典出唐代李白的《與韓荊州書》:
“白聞天下談士相聚而言曰:‘生不用封萬戶侯,但願一識韓荊州。’何令人之景慕,一至于此耶!”
李白以此信表達對韓朝宗的仰慕,後“識荊”成為結識賢者的代稱,“識荊恨晚”即由此演化而來。
三、現代用法
- 適用場景:多用于書信、緻辭或評價中,表達對前輩、賢才的敬重。
- 例句:
與先生一席談,方知學識淵博,真乃識荊恨晚。
- 近義詞:相見恨晚、恨相知晚
- 反義詞:白首如新(指交往雖久卻不相知)
四、權威參考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收錄該詞條,釋義為“遺憾相識太遲”。
- 《成語大辭典》(商務印書館)強調其典出李白書信,具文學色彩。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标注為書面語,釋義簡潔明确。
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成語大辭典》等權威辭書,典故考據源自《與韓荊州書》原文及曆代文學評論。
網絡擴展解釋
“識荊恨晚”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遺憾自己與某人(尤其指知己或才能出衆者)相識太晚,常用于表達對錯過早期交往機會的惋惜之情。
詞語解析
-
構成與發音
- 拼音:shí jīng hèn wǎn
- 結構:主謂式成語,含中性感情色彩。
-
詞源與演變
- “識荊”源于古代“荊”代指傑出人物或知己(如“荊山之玉”),引申為結識值得敬重的人;
- “恨晚”直譯為遺憾太遲,組合後強調因相識太晚産生的懊悔。
用法與場景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或定語,如:“我們都有識荊恨晚的感覺”。
- 適用情境:
① 初次結交志同道合者時;
② 書信或交流中表達對他人才華的欽佩與遺憾。
相關擴展
- 近義詞:相見恨晚(語義更側重情感共鳴);
- 注意:需區分“識荊恨晚”與“悔不當初”,前者強調相識時機,後者側重對過去行為的懊悔。
示例應用
他在學術會議上結識了一位前輩,感慨道:“今日識荊恨晚,若早得指點,研究定能少走許多彎路。”
通過綜合多來源分析,該成語的核心在于對人際機緣的珍視與時間錯位的感歎。
别人正在浏覽...
安順龍宮鮑魚之次壁記擘窠書滄浪子長春不老雠劫炊煙繁亂燔炮風骨咈心斧琢管說圭筚閨妮寒疝轟鬭讧侮後死花九錫恢疎婚齡火靈互施恩惠兼程绛鞲解繳秬鬯崛強阃幄簾政鹭鼓峍崪庖丁解牛辟匿皮肉蒲庵乾鹄齊放起例群輕折軸融融曳曳散滅散袒身契飾罵食坐耍處樹根說唱宿名頭頭腦腦土曜哇啦,哇喇相迓祥占鹹嘴淡舌宵金帳西京七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