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陝西省 周至縣 (原 盩厔縣 )的别名。盩,水曲;厔,山曲,故又名“二曲”。 宋 蘇轼 《奉诏減決囚禁記所經曆》詩:“ 二曲 林泉勝, 三川 氣象侔。”
(2). 清 初學者 李颙 的别號。 颙 為 周至 人,自署曰 二曲土室病夫 ,學者稱 二曲先生 。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顧炎武》:“近日 二曲 以講學得名,遂招逼迫,幾緻兇死。”
二曲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地理概念 二曲指陝西省周至縣的古稱,源于《水經注》中"山曲曰盩,水曲曰厔"的記載。該地因秦嶺山勢曲折、黑河水道迂回而得名,清代學者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明确标注"盩厔,今作周至,俗稱二曲"。《中國古今地名大辭典》(商務印書館,1931年)将"二曲"列為周至縣别稱來源。
二、音樂術語 在傳統樂理中,二曲指由兩個獨立曲調構成的音樂形式,常見于唐宋樂譜。《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收錄此義項,例證出自《樂府雜錄》所載唐代樂曲結構,強調二曲既可獨立演奏,亦可組合成章。
三、曆史人物特指 清初思想家李颙(1627-1705)以"二曲"為號,取自周至縣别稱彰顯地域認同,《清史稿·儒林傳》記載其"世稱二曲先生"。中華書局《清儒學案》評述該别號蘊含"學問如山水雙曲,曲折見真"的哲學意蘊。
“二曲”一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來源:因古稱“盩厔縣”得名(“盩”指水曲,“厔”指山曲),合稱“二曲”。
曆史背景:
人物簡介:李颙(1627-1705),字中孚,號“二曲”,明清之際思想家,與黃宗羲、孫奇逢并稱“清初三大儒”。
别號由來:
注意:部分網頁提到“二曲”形容性格急躁,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詞典或文獻,可能為誤傳。建議以地名和人物别號兩種用法為準。
變食藏怒宿怨大夥房水庫道妝大桡德幹高原調虎離山東風壓倒西風對内搞活凡卑煩鹜飛仙蓋賦形軌距桂枝還籍酣戰衡鏡黃香梅混堂豁啷貨賬剪截鋪熸滅餞宴交砌饑火燒腸羁绁均布客田邋邋朗鬯嬾困勞勳類例聯步龍盤虎踞龍足鸾帚麻麻美味蜜漿披甲潛蓄青年節瞿瞿塞包袱賞翫士操事義輸錢樹義算沙抟空傞牙倈嘴肅森讨喜歡天台路迷體問下策小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