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治理;輔佐。亂,治。《三國志·魏志·文帝紀》“後族之家不得當輔政之任”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曰:“夫經國營治,必憑俊喆之輔,賢達令德,必居參亂之任,故雖 周 室之盛,有婦人與焉。”
“參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詞義
指“參與治理”或“輔佐”,其中“亂”在此處為“治”的義項,屬于古漢語中的反訓現象(即同一字有相反含義)。
出處與例句
該詞見于《三國志·魏志·文帝紀》裴松之注引孫盛之言:“賢達令德,必居參亂之任”,強調有德之士應承擔輔佐治理的職責。
構詞解析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文獻中描述輔政、治國等語境,現代漢語已不常見。
該詞體現了古漢語詞義的複雜性,需結合曆史語境理解。若需進一步探讨反訓現象(如“亂”兼具“治”與“亂”義),可參考《論語·泰伯》“武王曰:予有亂臣十人”等例證。
《參亂》這個詞指的是參與混亂、騷亂或動亂的意思。
《參亂》的基本部首是"厶"和"攴",總共有12筆。
《參亂》是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分别是“參”和“亂”。 "參"意為參與,加入。亂"意為混亂,失去秩序。根據字義可以推斷,"參亂"即指參與混亂或騷亂。
《參亂》的繁體寫法為「參亂」。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參亂》的寫法有所差異。例如,在篆書中,"參"字的寫法為"Pictogram(象形)",而"亂"字的寫法為"金文(金文)"。
1. 他是暴亂中的一員,參亂者必将付出代價。
2. 衆人急忙停下腳步,紛紛勸阻他們不要參亂。
參與、參加、混亂、動亂、騷亂
參與、參加、涉入、插手、牽涉
維持、穩定、整頓、保持、安甯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