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趁勢加以引導。《逸周書·小開武》:“ 周公 拜手稽首曰:‘在我 文 考,順明三極,躬是四察,循用五行,戒視七順,順道九紀。’”《國語·楚語下》:“又能上下説於鬼神,順道其欲惡,使神無有怨痛於 楚國 。”
(2).順從道義;遵循規律。《韓詩外傳》卷七:“正直者順道而行,順理而言,公平無私,不為安肆志,不為危激行。”《淮南子·兵略訓》:“順道而動,天下為響。因民而慮,天下為鬭。” 南朝 梁 江淹 《草木頌·黃蓮》:“鴻飛以儀,順道則利。”
(3).順路。 明 李贽 《又與從吾書》:“聞 霍丘 有高中門生,便一往賀,順道至此,慰我渴懷,然後赴京,不亦可歟?”《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四回:“次日, 繼之 先到藩署謝委,又到督轅禀知、禀謝,順道到各處謝壽。” 柯靈 《<阿英散文選>序》:“三年後他因訪書去 浙江 ,還順道到 澉浦 訪舊。”
(4).順着河道。 宋 洪邁 《容齋五筆·張呂二公文論》:“夫決水於 江 、 河 、 淮 、海也,順道而行,滔滔汩汩,日夜不止。”
順道是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詞性的常用詞彙,其核心含義包含以下兩個層面:
一、副詞用法(表動作伴隨性) 指在完成主要行程或事務時附帶完成其他事項,體現行為的高效性。例如:"去圖書館還書時順道取了快遞"。《現代漢語規範詞典》指出該用法強調"同一行程中兼顧次要事務",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将其标注為副詞詞性,釋義為"乘做某事的方便(做另一事)"。
二、動詞短語用法(表路徑選擇) 本義指選擇便捷的行走路線,引申為遵循省時省力的方法。《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條時強調其空間屬性:"沿着直捷便當的路線走",如"去縣城順道河堤走更省時間"。該用法在北方方言中保留着"順路而行"的本源意義。
詞義演變方面,據《新華同義詞詞典》分析,副詞用法是動詞短語用法的引申發展,這種詞性轉換體現了漢語詞彙從具體空間概念向抽象行為概念的演化規律。現代語用中,副詞用法已成為主要使用形态,常見于日常交際場景表達行為的經濟性。
“順道”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不同側重,以下是詳細解釋:
順路而行,順便做其他事
指在前往某地時,利用同一路線完成另一件事。例如:“我下班順道去超市買菜。”
近義詞:順路
反義詞:專程
現代常用義(日常場景)
古代文獻中的含義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原文,(現代用法)及(古代釋義)。
不習水土常年累月崇亘初晨賜履刺噴粗忽打電話雕談抵事邸寺冬花堕斁恩愛二不挂五二甲鳳翥鸾翔浮冒幹戈征戰功美骨竅好行小慧河魁闳重嚄嚄獲乂椒殿院接轸跼天促地磕碰兒牢成靈海靈娲埋滅蟊食馬勺麻實鳴號木軨納福嚙镞牌尾愆缧潛移默奪青茭求解丘嫂人日鳥泝溯宿責惕號妥屍網禁瓦全韋裳魏妃五輪八光左右兩點神水五室鄉城黠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