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削除。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未見好德,愚竊惑焉。即命刊削,投杖不暇。”《資治通鑒·宋明帝泰始元年》:“其 廢帝 時昏制謬封,并皆刊削。” 章炳麟 《與鄧實書》:“謂宜刊削鄙文,無令猥廁大衍之數,虛一不用,亦何傷於蓍卦哉!”
“刊削”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刊削(拼音:kān xuē)的核心含義為“削除”,常用于描述對文字、制度或事物的删減、修正行為。例如《資治通鑒》中“刊削昏制謬封”即指廢除不合理制度。
英文中可譯為"eliminate" 或"prune"(特指文字修剪)。
部分低權威性網頁(如、5)雖重複釋義,但未提供新信息,故以高權威來源(-3)為主。若需深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籍原文。
刊削(kān xiāo)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
刊字的意思是“刻上”,削字的意思是“剪、削減”。整個詞語的意思指的是使用刀具将物體的邊緣進行刻削,使其變得平整。
《刊削》這個詞的部首是刀(刂)。
《刊削》這個詞的總筆畫數為9。
《刊削》出自《說文解字》,是一個古代的漢字詞語。
《刊削》的繁體字為「刊削」。
在古時候,漢字《刊削》的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
1. 他使用刀具對木材進行刊削,使其變得光滑平整。
2. 匠人采用精細的刊削技術制作了一件精美的木雕藝術品。
組詞:
- 刊印
- 刊行
近義詞:
- 磨光
- 抛光
- 打磨
反義詞:
- 粗糙
- 不平坦
- 不整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