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皮的意思、霜皮的詳細解釋
霜皮的解釋
蒼白的樹皮。 唐 杜甫 《古柏行》:“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 仇兆鳌 注:“霜皮溜雨,色蒼白而潤澤也。” 唐 白居易 《題流溝寺古松》詩:“煙葉蔥蘢蒼麈尾,霜皮駮落紫龍鱗。”
詞語分解
- 霜的解釋 霜 ā 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面的微細冰粒,是接近地面的水蒸氣冷至攝氏零度以下凝結而成的:霜降。霜凍。霜序(指深秋季節)。霜秋。霜期。霜天。 像霜一樣的東西:柿霜。西瓜霜。 形容白色:霜鬓。霜刃。霜鋒。
- 皮的解釋 皮 í 動植物體表的一層組織:皮毛。 獸皮或皮毛的制成品:裘皮。 包在外面的一層東西:封皮。書皮。 表面:地皮。 薄片狀的東西:豆腐皮。 韌性大,不松脆:花生放皮了。 不老實,淘氣:頑皮。 指橡膠:膠
網絡擴展解釋
“霜皮”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相關信息如下:
基本釋義
- 霜皮(shuāng pí)指樹木表面蒼白的樹皮,形容樹皮質地粗糙、顔色淺淡,如同覆蓋了一層霜。這一詞彙常用于描繪古樹或老松的滄桑感。
文學出處
- 杜甫《古柏行》:
詩中提到“霜皮溜雨四十圍,黛色參天二千尺”,用“霜皮”形容古柏樹皮的白潤與斑駁,突出其曆經風雨的厚重感。
- 白居易《題流溝寺古松》:
詩句“霜皮駮落紫龍鱗”以“霜皮”描述松樹表皮剝落後的蒼白色,與紫色鱗狀紋路形成對比,增強畫面感。
應用與例句
- 古籍語境:
如“煙葉蔥茏蒼麈尾,霜皮剝落紫龍鱗”(白居易),通過“霜皮”展現古松的遒勁與歲月痕迹。
- 現代造句:
“大暑又見面,防暑是關鍵,出門要塗霜,皮膚才舒爽”,此處“霜”與“霜皮”無直接關聯,但可見詞彙的延伸使用。
組詞與擴展
- 常見搭配:霜皮剝落、霜皮溜雨(多用于形容樹皮狀态)。
“霜皮”是一個偏向文學化的詞彙,多用于古詩文或景物描寫中,既表現樹木的蒼老質感,又賦予畫面清冷、古樸的意境。如需進一步了解詩詞背景,可參考《古柏行》等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霜皮》的意思
《霜皮》是指在寒冷的冬天,皮膚被寒冷的霜氣所覆蓋的狀态。在這種狀态下,皮膚會因受寒而變得十分幹燥,甚至會出現皮膚擦破或裂開的情況。
拆分部首和筆畫
《霜皮》的拆分部首為⼤⻆(dàjué)和⾎(hé),其中⼤⻆位于上部,⾎位于下部。根據拆分規則,⼤⻆部首的拼音為dàjué,筆畫數為3畫;⾎部首的拼音為hé,筆畫數為5畫。
來源和繁體字
《霜皮》一詞的來源較為普遍,是中國古代文人所創造的唐詩中常使用的意象。在這些唐詩中,霜皮一詞往往用來形容冬天的寒冷和幹燥。另外,繁體字《霜皮》的寫法為「霜皮」,與簡體字基本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定的變化。然而,《霜皮》一詞的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較大的變化。
例句
1. 冬日的清晨,他的臉上覆蓋着一層厚厚的霜皮。
2. 小雨走在寒冷的街道上,不禁顫抖起來,霜皮讓她感到十分不舒服。
組詞
霜天、霜雪、霜寒、花霜皮、霜降
近義詞
冰肌、寒切、凜冽
反義詞
春暖花開、夏日炎炎、溫潤如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