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緩急的意思、緩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緩急的解釋

(1) [pressing or otherwise;of greater or lesser urgency]∶舒緩與緊急

(2) [emergency]∶指需要相助的事

緩急或可救助。——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緩急人皆有之

詳細解釋

(1).寬舒和急迫;慢和快。《管子·五行》:“昔者 黃帝 以其緩急作立五聲,以政五鐘。” 尹知章 注:“調政理之緩急作五聲也。”《漢書·食貨志下》:“歲有兇穰,故穀有貴賤;令有緩急,故物有輕重。” 唐 顧況 《李供奉彈箜篌歌》:“草亦不知風到來,風亦不知聲緩急。” 趙樹理 《實幹家潘永福》:“在擺渡的時候……全憑用篙撐。撐的時候,又要按每段水勢的緩急來掌握船身的傾斜度。”

(2).指危急之事或發生變故之時。《史記·绛侯周勃世家》:“ 孝文 且崩時,誡太子曰:‘即有緩急, 周亞夫 真可任将兵。’” 宋 蘇舜欽 《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設國有緩急,則審處變故,推擇門下士以屬任焉。”《水浒傳》第四七回:“ 石秀 道:‘我在 薊州 原曾賣柴,我隻是挑一擔柴進去賣便了。身邊藏了暗器,有些緩急,匾擔也用得着。’” 郭沫若 《歸國雜吟》一:“緩急勞斟酌,安危費斡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緩急”在現代漢語中具有雙重語義特征,既可作名詞也可作形容詞使用,具體釋義如下:

一、名詞性用法 指事情緊急的程度,常構成主謂結構或偏正短語。如《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記載:“緩急,謂事之緩急也”,典型用例見于《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如有緩急,周亞夫真可任将兵。”此處的“緩急”特指突發緊急狀況,現代漢語繼承該用法,如“以備緩急”表示應對突發事件。

二、形容詞性用法

  1. 寬緩與急迫的辯證關系:形容處理事務的節奏把控,《現代漢語規範詞典》釋義為“和緩與急迫”,如“辦事要分緩急”強調事務處理的優先級區分。
  2. 醫學診療術語:在中醫典籍《黃帝内經》中特指脈象變化,《中醫大辭典》引《靈樞·動輸》載:“脈有緩急,病有先後”,此處指脈搏頻率的快慢變化。

三、構詞特征 該詞具有反義語素并列構詞特點,符合漢語“雙聲疊韻”的構詞規律。現代常見于“輕重緩急”等四字格成語,用于強調事務處理中的次序邏輯,如《現代漢語八百詞》列舉:“工作要分清輕重緩急”。

權威參考資料

  1. 台灣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2. 商務印書館《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3. 人民衛生出版社《中醫大辭典》
  4. 呂叔湘《現代漢語八百詞》

網絡擴展解釋

“緩急”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1. 舒緩與緊急
    指事物的輕重、快慢程度。常用于區分事務的優先級,如“分清輕重緩急”。
    例句:處理事務時需明确緩急,優先解決緊急問題。

  2. 指需要幫助的急迫之事
    引申為突發的困難或危急情況,強調在關鍵時刻需要援助。
    例句:“緩急或可救助”(出自梁啟超《譚嗣同傳》),意為遇到急難時可能得到幫助。

二、曆史與文學引用

三、總結

“緩急”既可用于描述客觀事務的緊急程度,也可代指突發的困難情境。其含義在古今文獻中均有體現,兼具實用性與文化内涵。

别人正在浏覽...

白露班姑寶劍罷休被災蒙禍本作鼈魚避堂采蕨常年累月坼嫮鋤犁春身疵駁麤近村村棒棒度宗鄂君翠被二三其操骸筋漢鼎荒貨夥耕匠營較文跻登借兌劫剽積沓舉假快行昆明灰來緻臉蛋兒梁津哩嗹啰嗹龍華寺祿相拿班作勢嘔夷跑馬樓廧夫千難萬險淺醉欽賢館阮狂三翟生霸是後順動傥莽韬斂讨閑溻濕調料鼍鳴鼈應橐鑰無事不登三寶殿諧煥新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