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死重義的意思、輕死重義的詳細解釋
輕死重義的解釋
見“ 輕死重氣 ”。
詞語分解
- 輕死的解釋 以死事為輕,不怕死。《老子》:“民之輕死,以其求生之厚也,是以輕死。”《管子·法法》:“上好勇 * 輕死,上好仁 * 輕財。” 三國 蜀 諸葛亮 《将苑·情勢》:“是故勇而輕死者,可暴也。”
- 重義的解釋 .謂以道義為重。 漢 桓寬 《鹽鐵論·錯币》:“古者貴德而賤利,重義而輕財。” 明 何景明 《放歌行》:“自昔慕豪勝,重義還輕身。”.謂看重義氣。 明 何景明 《懷舊吟贈阮世隆》:“知君重義多豪
網絡擴展解釋
“輕死重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qīng sǐ zhòng yì,其核心含義是以義氣為重而不懼死亡,強調将道義置于生命之上的價值觀。以下從多個角度展開解釋:
1.基本釋義
- 輕死:輕視死亡,即不畏懼死亡。
- 重義:重視道義、情義,将義氣視為最高準則。
- 整體可理解為“為維護義氣或道義,甘願冒生命危險”,常見于描述俠義精神或忠義之士的行為。
2.出處與典故
- 最早見于《舊唐書·崔融傳》,原文為:“若乃富商大賈,豪宗惡少,輕死重義,結黨連群。”此處用于描述某些群體為義氣而團結、甚至不惜性命的特點。
3.用法與語境
- 詞性結構:聯合式成語,含褒義色彩。
- 適用對象:多用于形容俠義之士、忠勇之人,或特定群體(如古代遊俠、商賈等)的行為準則。
- 語法功能:可作謂語、定語或賓語。例如:“秦人輕死重義的價值追求,構成其文化特色。”
4.近義詞與關聯概念
- 近義詞:輕死重氣、輕身重義。
- 文化關聯:與儒家“舍生取義”、墨家“赴湯蹈火”等思想有相通之處,體現中國傳統文化中對“義”的推崇。
5.延伸解讀
- 曆史背景:古代社會動蕩時期,義氣常成為維系群體生存的重要紐帶,“輕死重義”反映了特定時代的價值觀。
- 現代意義:雖不鼓勵盲目冒險,但可引申為對原則的堅守,如為正義事業不畏艱險。
如需進一步了解成語的詳細用例或演變,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輕死重義
《輕死重義》是一個成語,意指甯願死去也要堅守信義。這個短語包含了兩個關鍵詞:輕死和重義。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輕死重義》的部首和筆畫如下:
- 輕 - 部首:辵;筆畫:9
- 死 - 部首:歹;筆畫:4
- 重 - 部首:裡;筆畫:9
- 義 - 部首:丶;筆畫:3
來源和繁體
《輕死重義》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左傳·文公三年》。在繁體字中,《輕死重義》的寫法為「輕死重義」。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的寫法不同于現代的簡化字。例如,《輕死重義》中的「輕」字在古代常寫作「輕」,「義」字在古代常寫作「義」。
例句
他甯願輕死重義,也不願違背他的誓言。
組詞
與《輕死重義》相關的其他詞語有:重情義、義無反顧、以命相博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忠誠、忠義、忠心;反義詞:違背信義、背信棄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