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猶灰塵。 唐 李白 《門有車馬客行》:“雄劍藏玉匣,陰符生素塵。” 宋 歐陽修 《謝公挽詞》之二:“翰墨猶新澤,圖書已素塵。”
(2).比喻雪花。 唐 李商隱 《殘雪》詩:“旭日開晴色,寒空失素塵。”
“素塵”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具有兩層核心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指灰塵
原意是普通的灰塵,常用于描述物體表面沉積的細微顆粒。例如:
比喻雪花
因“素”有潔白之意,古人常以“素塵”代指雪花。例如:
部分資料(如)提到“比喻平凡無奇的人或事物”,但該解釋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如滬江詞典、漢典),建議優先參考前兩種釋義。
素塵是一個漢字詞語,拆分為“缶”、 “塵”的兩個部首,并且共有11畫。
“缶”是表示陶器的部首,它的拼音為“fǒu”,原本是一個帶有蓋子的容器。而“塵”則是表示塵土、塵埃的部首,拼音為“chén”,原本是塵土升騰的形象。
素塵這個詞來源于《詩經·小雅·小宛》:“穆穆文王,于缶敷茵;于缶敷筵,威儀卒阍。”意為樸實無華的塵土。在這裡,“缶”代表容器,“塵”代表塵土,結合在一起表示了一種質樸平凡的意境。
在繁體字中,“素塵”保持了相同的拆分部首和筆畫,沒有任何變化。所以不論是簡體還是繁體,都是“素塵”。
古時候,漢字的字形有很多變化,而“素塵”也經曆過一些演變。如《說文解字》中的記載,它的古代字形為“䅡”,字形上借用了各自部首的變體。後來逐漸演化為現在的形态。
以下是一些使用“素塵”的例句:
1.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人們感受到了生命的素塵。
2. 他的作品宛如素塵一般樸實真實。
組詞:塵土、塵埃、塵嚣、塵世等。
近義詞:塵寰、塵境、塵野、塵壤等。
反義詞:飄塵、飛塵、揚塵、浮塵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