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瑕蹈隙的意思、抵瑕蹈隙的詳細解釋
抵瑕蹈隙的解釋
隙:裂縫,間隙。指攻擊别人的弱點或錯誤。
詞語分解
- 抵瑕的解釋 指摘缺點。 唐 柳宗元 《問答·答問》:“而僕乃蹇淺窄僻,跳浮嚄唶,抵瑕陷厄,固不以趑趄批捩而追其跡。”
- 蹈隙的解釋 .利用空隙。 明 湯顯祖 《哀黃生賦》:“結駟難期,蹈隙時有。”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阿繡》:“ 劉 益感其誠,蹈隙輒往。”.利用機會;利用漏洞。 王闿運 《與李少荃書》:“剋日渡海,蹈隙而進
網絡擴展解釋
“抵瑕蹈隙”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 拼音:dǐ xiá dǎo xì
- 含義:指針對他人的弱點、缺點或錯誤進行攻擊或批評。其中“瑕”指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陷;“隙”指裂縫,比喻漏洞或弱點。
出處與典故
- 最早出處:唐代柳宗元《答問》中的“抵瑕陷厄”,後演變為成語。
- 典故背景:柳宗元通過此詞表達對他人攻擊自身缺陷的不滿,後引申為針對弱點的批判行為。
字詞結構分析
- 抵:觸及、攻擊。
- 瑕:玉的瑕疵,象征缺點。
- 蹈:踩踏,引申為利用。
- 隙:空隙,指漏洞或薄弱環節。
用法與例句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人際沖突、辯論或策略性攻擊,含貶義。
- 例句:
“想抵瑕蹈隙揀人的便宜,要先懂萬國公法,不然處處授人權柄。”(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乘虛而入、攻其不備。
- 反義詞:諱過稱善(隱瞞過失,隻誇優點)。
相關背景知識
- 柳宗元:唐代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作品常以犀利筆觸揭露問題,成語背景與其文學風格相關。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出處,可參考唐代文獻及近現代文學中的引用。
網絡擴展解釋二
抵瑕蹈隙(dǐ xiá dǎo xì)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這個詞的意思是指人們通過相互的協作、互幫互助來彌補彼此之間的缺點和差異,以達到和諧相處的目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抵瑕蹈隙》這個詞的拆分結果是:“扌”、“玨”、“蹦”、“隹”。其中,“扌”為左邊的手部偏旁部首;“玨”為右邊的玉部偏旁部首;“蹦”為字中部分,包含了“足”和“崩”兩個部首;最後,“隹”為右邊的短尾類動物部首。
來源
《抵瑕蹈隙》的來源較為複雜,其中“抵瑕”一詞源于古代《詩經·小雅·抵瑕》中的一句“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意為彼此之間有缺點和不足。“蹈隙”一詞來源于《南史·庾信傳》中的句子:“謀者不合曲兮蹈隙”,意為通過填補差距來達到和諧相處。
繁體字
《抵瑕蹈隙》這個詞的繁體字形為「抵瑕躍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但《抵瑕蹈隙》這個詞的古寫法與現代寫法基本一緻,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們之間的友誼能夠抵瑕蹈隙,互相幫助并共同進步。
2. 團隊成員通過抵瑕蹈隙,相互補充優勢,為項目的成功作出了貢獻。
組詞
與《抵瑕蹈隙》有關的組詞有:互助、協作、友誼、和諧。
近義詞
近義詞包括:補短闆、互補、相互配合。
反義詞
反義詞為:忽視差異、争吵、不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