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摩厓 ”。山崖。多指在山崖石壁上所刻的詩文、佛像等。《宣和書譜·正書一》:“ 遂良 ( 褚遂良 )喜作正書,其摩崖碑在 西洛 龍門 。” 清 馮雲鵬 《金石索·石索五》:“ 北齊王 子椿徂來山 摩崖,在 泰安縣 徂來山 映佛巖 。” 魯迅 《書信集·緻台靜農》:“我陸續曾收得 漢 石畫像一箧,初拟全印,不問完或殘,使其如圖目,分類為:一、摩厓;二、阙,門;三、石室,堂;四、殘雜。”
“摩崖”指直接刻在山崖石壁上的文字、佛像、經文或詩賦等,是中國古代重要的石刻形式。以下是詳細解釋:
摩崖是将文字、圖像直接镌刻于天然崖壁上的藝術形式,常見于風景名勝或山巅斷崖處。其特點包括: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來源,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或曆史背景,可參考、10、13、14等原始資料。
摩崖(mó y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摩”和“崖”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摩”字的部首是“手”,它的筆畫數是7;
“崖”字的部首是“山”,它的筆畫數是10。
來源:
摩崖一詞來自于古代漢字,描述的是天然的石崖上被雕刻或書寫的文字、圖案或浮雕等。這種文字或圖案通常是被用于紀念或宣揚宗教、文化或曆史事件。
繁體:
摩崖的繁體寫法為「摩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摩崖的寫法也有一些變化,如“麽磨”或“魔磨”等。不過現代一般使用“摩崖”來表示這一詞語。
例句:
1. 在中國的一些山區,可以看到保存了數百年的摩崖石刻。
2. 在曆史上,許多重要的文化信息通過摩崖的方式傳達給後代。
組詞:
1. 摩挲(mó sā):用手輕輕觸摸,撫摩,如果字
2. 崖壁(yá bì):山崖的斜坡或立壁;
近義詞:
峭壁、懸崖
反義詞:
平地、平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