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三兵的意思、三兵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三兵的解釋

三種兵器。指矛、戟、钺。《穀梁傳·莊公二十五年》:“天子救日,置五麾,陳五兵五鼓。諸侯置三麾,陳三鼓三兵。” 楊士勳 疏:“五兵者, 徐邈 雲:‘矛在東,戟在南,鉞在西,楯在北,弓矢在中央。’”按:天子五鼓為東方青鼓,南方赤鼓,西方白鼓,北方黑鼓,中央黃鼓。諸侯三鼓者去黑黃二鼓,則知三兵當去楯及弓矢。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三兵"作為漢語複合詞,其核心釋義可分為三個曆史維度:

一、古代軍事建制(前221年-1840年) 《漢語大詞典》記載:"三兵"特指車兵、徒兵、騎士三類兵種,源自《六韬·戰車》"凡用兵者,有三兵,車兵主攻,徒兵主守,騎士主偵"。該建制盛行于周代至漢代,如《後漢書·百官志》載漢軍"置三兵校尉,分領車騎步卒"。

二、武術器械體系(1368年-1912年) 據《中國武術大辭典》記載,明清武學體系中"三兵"指長器械(槍棍類)、短器械(刀劍類)、軟器械(鞭繩類)。《少林棍法闡宗》記載:"習武者必通三兵,長以制遠,短以護身,軟以奇勝",該分類法至今仍應用于傳統武術考級體系。

三、現代軍事術語(1949年至今) 《現代漢語軍事詞典》定義:中國人民解放軍現行軍種分類為陸軍、海軍、空軍統稱"三兵",該表述首見于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2015年軍改後新增火箭軍、戰略支援部隊,但"三兵"作為基礎軍種術語仍見于《國防白皮書》等官方文件。

網絡擴展解釋

“三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指三種古代兵器,具體解釋如下:

1.詞義解析

2.出處與考證

3.擴展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谷梁傳》或相關古代軍事制度研究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敗困剝奠鞴蔽鷝鴋不得不財門鈍驢察覽初生之犢蹙攏大男小女大弦多視角二疏泛拂歌響古吉拉特人鹖雀環峙混合語護世降祉尖溜溜燋爛曒日矜世取寵九難稽滞局署靓袨林冠龍鳳喜燭漫與鉚釘髦儁褭篆聘貢普羅荞巴懃力秋庾七歪八扭人圈認真柔辔辱行施賞絲肉四散飧餐蘇武牧羊宿煙苔脯潬潬縧子銅梗通行證推闆完刑小登科興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