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排年的意思、排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排年的解釋

(1).連年,逐年。《元典章·禮部五·醫藥》:“今将各處排年未納藥物開坐前去,請催貢。”

(2).古代稱裡甲輪流值年當差。亦指輪流當差的人。《明史·食貨志一》:“歲役裡長一人,甲首一人,董一裡一甲之事。先後以丁糧多寡為序,凡十年一周,曰排年。” 清 吳偉業 《蘆洲行》:“州縣逢迎多妄報,排年賠累是重糧。”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錢穀·催徵》:“十甲輪充值年當差者,謂之排年。其一年中之正賦雜差,皆排年是問。”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排年”是一個具有曆史色彩的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連年、逐年
    指時間上的連續性,強調事物在多年間持續發生。例如《元典章》中“排年未納藥物”即指連年未繳納的藥物。

  2. 古代裡甲制度中的輪值當差
    在明清時期,“排年”是基層賦役制度的一部分。根據《明史·食貨志》記載,每十年為一周期,裡長和甲首按戶數、田産多寡輪流值年,負責催征賦稅、管理地方事務,輪值者稱為“排年”。


二、補充說明


三、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排年”已較少使用,偶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方言。需注意,部分非權威資料(如)提到的“按年齡排序”屬于引申或誤用,缺乏古籍依據。建議參考《明史》《元典章》等權威史料理解原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排年的意思

《排年》是一個含有“排列年份、年份順序”等意思的詞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排年》的部首是“月”,筆畫為6畫。

來源

《排年》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曆法制度中。在古代,人們常常使用十天為一周,三十天為一個月,三百六十五天為一年的計算方法。為了便于記錄和計算,人們将一年中的時間按照順序排列,便有了“排年”這個詞。

繁體

《排年》的繁體字為「排年」。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以《排年》為例,古時候的寫法是「排年」。

例句

1. 請将這些照片按照排年的順序整理好。

2. 這張表格記錄了從1980年到2020年的排年情況。

組詞

排放、年輪、年份

近義詞

年次、年紀

反義詞

逆年、亂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