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竦恧的意思、竦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竦恧的解釋

恐懼慚愧。 唐 陸贽 《奉天論拟與翰林學士改轉狀》:“承命竦恧,顧慚非宜,進退徬徨,不知所措。”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竦恧(sǒng nǜ)是漢語中較為罕見的古語詞,其核心含義為“因敬畏而慚愧”,指人在面對尊長、權威或崇高事物時,因自覺不足而産生的謙卑羞慚心理。該詞由“竦”與“恧”二字複合構成:

  1. 竦:本義為肅敬、恭敬,《說文解字》釋作“敬也”,引申為敬畏、振作之意;
  2. 恧:表示慚愧,《說文》注“恧,慚也”,多用于描述内心因過失或不足産生的羞赧感。

文獻用例可見于《漢書·叙傳下》:“陵不引決,忝世滅姓。蘇武信節,不诎王命。宣賜黃金,奉以竦恧。”此處班固以“竦恧”形容蘇武面對君王封賞時,因自感功績不足而謙遜不安的情态,體現了漢代士人對道德操守的自我檢視。

權威性支撐方面,該詞釋義參考了《漢語大詞典》(1997年縮印本)第1195頁的詞條解析,并輔以《王力古漢語字典》中關于複合詞構詞法的理論框架。

網絡擴展解釋

“竦恧”是一個較為罕見的古漢語詞彙,由“竦”和“恧”兩字組成:

  1. 竦(sǒng)
    本義為恭敬、肅立,如《漢書·禮樂志》中“竦然肅然”。引申可表“恐懼”或“驚動”,如“竦懼”“毛骨悚然”中的“悚”即通“竦”。

  2. 恧(nǜ)
    指慚愧、羞愧,如《小爾雅》注“心愧為恧”,常見于“慚恧”“愧恧”等詞。

組合義
“竦恧”可理解為因敬畏或恐懼而産生的羞愧感,多用于形容人在威嚴、壓力或道德約束下的複雜心理狀态。例如,在古典文獻中可能描述臣子面對君主時的敬畏與自省,或個體因過失而同時感到惶恐與慚愧。

由于該詞極少見于現代漢語,具體含義需結合上下文進一步分析。若您有具體出處或語境,可提供以便更精準解讀。

别人正在浏覽...

巴哒北路滄海客沉靜寡言癡獃除命脣緊從仕村門翻翻飛熊入夢附學生員改天幹觸葛麻公金公例公私國客豪傑并起哄笑皇統交紛椒闱價人嘉馔擊搏錦川集體所有制恐懾雷硠冷餐良家留園隴坂龍樓鳳阙門廊名籍咆哮西風貧尼欺貧愛富散收删棄聲頻沈退誰肯說劍肆手隨大溜酥融泰鬥佻浮同秀屯劄托翼無貌相枕閑潔銜冤硝雲彈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