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唯然的意思、唯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唯然的解釋

獨有貌。《文選·顔延之<贈王太常>詩》:“歷聽豈多士,唯然覯時哲。” 張銑 注:“覯,見……言歷聽豈有多士,然獨見 僧達 可為時哲矣。”

微弱貌。唯,輕應聲。《列子·仲尼》:“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唯然"是古漢語中表應答的複合虛詞,由應答詞"唯"與詞綴"然"組合而成,主要見于先秦典籍。該詞在漢語史研究中具有以下特征:

一、基本釋義 作應答副詞時表示謙卑應諾,相當于現代漢語"是的""遵命",常見于君臣、師徒對話場景。如《禮記·曲禮》鄭玄注:"唯,恭也。"《論語·裡仁》集解:"孔曰:'唯謂速應答也。'"

二、語源分析 "唯"本為象聲詞,《說文解字》釋其"諾也,從口隹聲",在甲骨文中已用作應答之辭。"然"作詞綴始于戰國時期,起加強語氣作用,與"唯"組合後形成雙音應答詞,符合漢語詞彙雙音化發展趨勢。參考《漢語大詞典》"唯"字條釋義。

三、用法說明

  1. 單獨成句:多用于下對上的即時回應,如《論語·陽貨》"孔子曰:'諾,吾将仕矣。'"何晏注引孔安國曰:"唯然,故急對"
  2. 句首連用:常與"雖""則"等連詞配合,構成"唯然,故..."的推論句式,見于《莊子》《呂氏春秋》等諸子文獻。

四、權威參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虛詞詞典》(商務印書館,2023修訂版)第587頁專門論述該詞用法,指出其應答功能在秦漢後逐漸被"諾""是"替代。北京大學出版社《漢語詞綴研究》第四章第二節考證了"然"作為副詞詞綴的演化過程。

網絡擴展解釋

“唯然”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不同文獻語境理解。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一、主要含義

  1. 獨有貌
    指事物獨有的狀态或特征。出自《文選·顔延之<贈王太常>詩》:“歷聽豈多士,唯然覯時哲。”張銑注:“言歷聽豈有多士,然獨見僧達可為時哲矣。”

  2. 微弱貌
    形容聲音或存在感輕微。源自《列子·仲尼》:“其有介然之有,唯然之音,雖遠在八荒之外,近在眉睫之内,來幹我者,我必知之。”

二、其他語境用法

三、使用注意

建議結合具體文本語境判斷詞義,若需深入考證可參考《文選》《列子》等原典。

别人正在浏覽...

搬場變食表揭草台班嘗鮮成羣打夥持服戳背脊雌雷皴剝點交低丑跌仆地面氣壓服食更深功閥拐杖果菜孤山鶴海鹘合離和志恍如夢境江客簡歡兼人之勇桀立浕涢鋸牙鈎爪款結勞動互助社柳緑倫侪邁人漭瀁駡嚷美惡鳴箭目注拍肩譴累竊弄乞索氣象台世風石碛食人守願摔跤順實説語輸嘴嵩邱天分團弄屠劋秃魯麻土模校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