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素谒的意思、素谒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素谒的解釋

謂貧素有德者之言。《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騁西山之逸議,馳東臯之素謁。” 李善 注:“素謁,貧素之謁也。” 唐 溫庭筠 《上蔣侍郎啟》之一:“遂揚南紀之清源,謹効東臯之素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素谒”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含義

  1. 字面解釋
    “素”指樸素、平常,“谒”意為拜訪或陳述(如提到“谒”的本義為禀告、進見)。組合後,“素谒”最初指以樸實無華的态度拜訪他人,不攜帶貴重禮品,強調真誠交往而非物質形式。

  2. 引申含義
    在古典文獻中,“素谒”被解釋為“貧素有德者之言”,即身份貧寒但有德行者的言論。例如《北山移文》中“馳東臯之素谒”,李善注釋為“貧素之谒”,指清貧賢士的谏言。


二、詞源與用法分析

  1. 古典文獻依據

    • 《文選·孔稚珪〈北山移文〉》和唐代溫庭筠的《上蔣侍郎啟》均用“素谒”表達清貧文人的正直言論。
    • 提到“谒”有“進見地位高者”或“禀告”之意,結合“素”的樸素含義,可理解為以謙卑姿态表達見解。
  2. 使用場景

    • 古代多用于描述文人雅士或隱士的谏言、議論,體現其高潔品格。
    • 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真誠、不浮誇的交流方式。

三、總結

“素谒”兼具行為與言論的雙重含義,核心在于樸素真誠的态度。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

網絡擴展解釋二

素谒的意思

素谒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在沒有征求他人的意見或事先準備的情況下,突然拜訪或見面的行為。這種做法通常是為了表示尊重、關心或友好。

拆分部首和筆畫

素谒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目”(mù)部,表示與目有關的意思;右邊是“讠”(yán)部,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意思。在筆畫上,素谒共有10畫。

來源

素谒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禮儀文化。在古代社會,人們非常看重尊卑有序和儒家思想中的恭敬之道。因此,素谒成為一種向他人表示尊重和關心的方式。

繁體

素谒的繁體字為「素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素谒寫作「素謁」,在書寫時稍有不同。其中,“谒”字的“讠”部的左邊是一個“言”字,表示言語的意思。

例句

1. 他突然來訪,素谒之舉讓我感到驚喜和感激。

2. 沒有經過素谒,擅自見面可能會讓對方感到不悅。

組詞、近義詞、反義詞

組詞:素訪、素信、素泊、素抱。

近義詞:尊重、拜訪、問候。

反義詞:約見、預約、商議。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