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鍛煉身心。 清 李漁 《慎鸾交·情訪》:“我 華中郎 刻意防情,不近青樓艷質,誰想被 王又嬙 那個妮子漸漸的逼近身來,使我規避不得,隻得用些磨形鍊性之法,做一個老頭陀去對付他。”
磨形煉性(mó xíng liàn xìng)是一個漢語成語,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通過持續的磨煉和修煉來塑造人的品質與性格,強調在身心雙重層面的鍛煉,使人具備堅韌、勇敢、毅力等優秀特質。
詳細解釋
該成語由“磨形”與“煉性”兩部分組成:
出處與典故
最早見于清代李漁的戲曲《慎鸾交·情訪》,原文提到“用些磨形煉性之法,做一個老頭陀去對付他”,借修行者的苦修比喻身心錘煉的過程。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通過逆境或持續努力實現自我提升的情境,例如:
語法與結構
屬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或定語,如“他曆經磨難,磨形煉性,終成大器”。其近義詞包括“修身養性”“千錘百煉”,反義詞如“放任自流”。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曆史用例,可參考《慎鸾交·情訪》原文或權威詞典。
《磨形煉性》是個成語,意為通過磨砺和鍛煉形體和修煉心性。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1. "磨",拆分為石(矢旁)+麻(麻旁),總計13畫。
2. "形",拆分為開(開頭)+廾(丨彎)+心(忄)+彡(彡旁),總計7畫。
3. "煉",拆分為火(火旁)+殳(殳旁),總計9畫。
總體來說,《磨形煉性》三字一共總計29畫。
《磨形煉性》這個成語的來源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哲學家孟子的著作《孟子·離婁下》。其中有一段話是:"以輔相磨,以琢其形。人皆有不足,然後能相與為善。" 這段話中的"以琢其形"即為"磨形",意為通過相互"琢磨"來磨練品行,培養優良的性格。而"以輔相磨"則可解讀為"以相互幫助督促和鼓勵"。所以,《磨形煉性》的意思就是通過努力磨砺和修煉,來塑造自己優秀的品質和性格。
《磨形煉性》的繁體寫法如下:「磨形鍊性」。
就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而言,這個成語的字形可能有些許變化,但基本上與現代寫法相似。
1. 他非常注重修養和修身,時刻謹記《磨形煉性》的含義。
2. 學習是一種持久的過程,需要我們始終堅持《磨形煉性》的原則。
3. 面對挫折和困難,我們要不斷磨砺自身,以達到《磨形煉性》的境界。
1. 組詞:磨砺、形體、修煉、琢磨、修身、煉就。
2. 近義詞:磨練性格、修身養性、修己以教、勵志自強。
3. 反義詞:懈怠心性、放任自流、敷衍态度、怠惰無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