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treacherous court official;conspirator;traitor]∶奸臣
令以誅奸賊。——清· 梁啟超《譚嗣同傳》
(2) [wicked and crafty people]∶歹人,壞蛋
亦作“奸賊”。1.暴徒;寇賊。《淮南子·主術訓》:“人主深居隱處,以避燥濕,閨門重襲,以避姦賊。”《後漢書·酷吏傳·董宣》:“朝廷以太守能禽姦賊,故辱斯任。今勒兵界首,檄到,幸思自安之宜。”
(2).謂竊國弄權、欺君惑主的臣子。《後漢書·董卓傳》:“﹝ 伍孚 ﹞曰:‘恨不得磔裂姦賊於都市,以謝天地。’” 宋 蘇轼 《東坡志林·論趙高李斯》:“ 蒙恬 将三十萬人,威振遠方, 扶蘇 監其軍,而 蒙毅 侍帷帳為謀臣。雖有大姦賊,敢睥睨其間哉!”《西遊補》第九回:“ 秦檜 道:‘ 秦檜 那得工夫。’ 行者 道:‘你做姦賊,不要殺 西戎 、退北虜,不要立綱常、正名分,有甚沒工夫呢?’”
(3).泛指邪曲、不忠于職守的人。 唐 劉知幾 《史通·曲筆》:“若 王沉 《魏録》,濫述貶 甄 之詔; 陸機 《晉史》,虛張拒 葛 之鋒; 班固 受金而始書, 陳壽 供米而方傳,此又記言之奸賊,載筆之兇人,雖肆諸市朝,投畀豺虎可也。”
“奸賊”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指奸臣或叛國者
特指在政治或權力中心背叛國家、君主或集體的官員。例如:
“令以誅奸賊。”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 曆史語境:常用于描述古代朝廷中欺君罔上、禍國殃民的權臣,如秦桧等人物。
泛指歹人或壞蛋
在更廣泛的語境中,可指任何心術不正、作惡多端的人。例如:
“劉欽鄰率鄉丁抗擊叛逆,由于奸賊内應,以緻城陷。” ——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權威詞典如《漢典》或《滬江線上詞典》。
奸賊是一個貶義詞,通常用來形容行為卑鄙、心懷不軌的人。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奸(女子+奸惡)和賊(貝+戈),其中奸表示陰險狡詐,賊表示偷盜行為。它的總筆畫數是12。
《奸賊》一詞來源于古代,“奸”字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意為心懷不軌,陰險狡詐。而“賊”字則源于古代的盜賊行為。在古時候,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例如:奸字在繁體中寫作姦。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那個奸賊偷了我家的財物。
2. 這個奸賊用陰招诓騙了許多人。
3. 他們合夥進行欺詐行為,真是一夥奸賊。
以下是一些與奸賊相關的詞彙:
1. 組詞:奸徒、奸計、奸邪。
2. 近義詞:惡人、壞人、無賴。
3. 反義詞:正直、義氣、光明磊落。
奸賊這個詞語貶低了人的品德或行為,常用來批評那些狡詐陰險、行為不端的人。在生活中,我們要警惕奸賊的存在,保護自己的利益,同時也要努力做一個誠實正直的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