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戒書的意思、戒書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戒書的解釋

(1).自我警戒的文字。《大戴禮記·武王踐阼》:“王聞書之言,惕若恐懼,退而為戒書。” 盧辯 注:“託於物以自警戒也。”

(2). 漢 代皇帝四種命令之一,用以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 漢 蔡邕 《獨斷》卷上:“ 漢 天子正號曰皇帝……其命令:一曰策書,二曰制書,三曰詔書,四曰戒書。” 漢 蔡邕 《獨斷》卷上:“戒書,戒敕刺史、太守及三邊營官。被敕,文曰‘有詔敕某官’,是為戒敕也。世皆名此為策書,失之遠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戒書”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自我警戒的文字
    指用于自我警示、勸誡的文字或書信,常見于個人修身或訓誡他人的場景。例如《大戴禮記·武王踐阼》記載,周武王退位後撰寫戒書以自省。
    此含義延伸為成語,表示通過書信形式勸誡他人改正錯誤,如古代君主對臣子、長輩對晚輩的告誡。

  2. 漢代皇帝的行政命令
    漢代皇帝的四種诏令之一,主要用于訓誡刺史、太守及邊疆官員,強調職責規範與行為約束。蔡邕《獨斷》将其列為“策書、制書、诏書、戒書”中的第四類。


二、曆史背景與演變


三、相關延伸

“戒書”兼具個人修養與行政規範的雙重屬性,反映了古代中國“以文載道”的文化傳統。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獨斷》《大戴禮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戒書的意思

戒書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告誡或勸告某人改正錯誤、戒除某種惡習的信件或書信。

拆分部首和筆畫

戒書的拆分部首是戈,總共有6個筆畫。

來源

戒書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史記·蔔式列傳》中,描述了古代人們用書信相勸改過自新的事例。後來,戒書逐漸成為一種常見的文體形式,用于勸戒或規勸他人。

繁體

戒書的繁體字為戒書。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戒書的字形稍有不同,為戒凥。凥是古代對字形的稱呼,表示一個字旁的部分。戒凥中的“幾”是指戈旁的部分,“六”表示該字總共有6畫。

例句

1. 我收到了一封老師寫給我父母的戒書,告訴他們我在班上表現不佳。

2. 他寫了一封戒書給自己,希望能戒掉抽煙的習慣。

3. 這封戒書真的讓我深思,我決定認真改正自己的錯誤。

組詞

警戒、戒驕戒躁、慎戒、戒備

近義詞

規勸、告誡、勸告、忠告

反義詞

鼓勵、稱贊、表揚、贊美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