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黃籍的意思、黃籍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黃籍的解釋

晉 代和 南朝 的戶籍冊,用黃紙書寫。後亦泛稱戶籍。《太平禦覽》卷六○六引《晉令》:“郡國諸戶口黃籍,籍皆用一尺二寸劄,已在官役者載名。”《南齊書·虞玩之傳》:“黃籍,民之大6*紀,國之治端。”《資治通鑒·齊高帝建元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杜佑 曰:‘黃籍者,戶口版籍也。’” 明 歸有光 《策問》之十二:“今天下編戶不具,黃籍無稽,流冗與土著雜處。”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二編第五章第二節:“ 齊高帝 新建 齊 朝,想整頓黃籍。黃籍是普通民衆的戶口簿,是朝廷征取租稅徭役的根據。”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黃籍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黃籍是中國古代戶籍制度中的重要概念,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黃籍是晉代至南朝時期官方使用的戶籍登記冊,因用黃紙書寫而得名。後逐漸演變為戶籍的泛稱,主要記錄民衆的姓名、年齡、服役情況等信息,是朝廷征收賦稅、征發徭役的核心依據。

二、曆史背景與特征

  1. 使用時期
    主要通行于兩晉、南朝(宋齊梁陳)時期,是當時國家治理的重要基礎文件。《南齊書·虞玩之傳》稱其為“民之大紀,國之治端”。

  2. 材質與規格
    戶籍冊采用黃紙書寫,文書尺寸為“一尺二寸劄”(約28厘米),這一規格在《晉令》中有明确規定。

  3. 功能特點

    • 區分身份:黃籍登記普通民衆(“白丁”),與記錄士族信息的“白籍”形成對比。
    • 防僞措施:南朝時期因戶籍造假嚴重,官府曾多次整頓,如齊高帝建元二年(480年)推行“檢籍”政策。

三、學術讨論

關于“黃籍”名稱的由來,主流觀點認為源于書寫材料的顔色,但亦有學者提出需結合當時戶籍管理制度進一步考證(提及相關讨論,但該來源權威性較低,僅供參考)。

四、曆史演變

隨着隋唐推行“輸籍法”等新戶籍制度,黃籍逐漸被其他形式的戶籍文書取代,但其以顔色區分戶籍類别的傳統仍對後世産生影響。


如需了解更詳細的古籍原文或學術争議,可參考《太平禦覽》《南齊書》等文獻,或查閱戶籍制度研究專著。

網絡擴展解釋二

黃籍:詞義

《黃籍》一詞源于古代中國,是指黃色封面的官方冊子或登記證件,記錄個人身份信息和家庭狀況等。在現代中文中,它也被引申為指一種身份或資格的認可。

拆分部首和筆畫

《黃籍》的拆分部首是“黑”和“竹”,它的總筆畫數是20。

來源和繁體

《黃籍》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源自晉代劉琨的《世說新語》。在繁體中文中,它的寫法為「黃籍」。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黃籍》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在目前所知的古代文獻中,沒有針對《黃籍》的特定寫法說明。

例句

1. 他拿出了《黃籍》,證明了自己的身份。

2. 這本《黃籍》記錄了他的成就和榮譽。

組詞

1. 黃色:形容顔色為黃色。

2. 黃金:指貴重的金屬。

3. 看黃曆:指人們根據黃曆上的吉兇宜忌來決定行動。

近義詞

1. 黃冊:與《黃籍》意義相近,都指記錄個人身份信息和家庭狀況的官方冊子。

2. 證件:指記錄個人身份信息和資格的官方文件。

反義詞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