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傳 南朝 齊武帝 建 層城觀 ,七夕宮女登之穿針,稱為“穿針樓”。 南朝 梁 庾肩吾 《奉使江州舟中七夕》詩:“莫言 相送浦 ,不及 穿針樓 。”參見“ 穿針 ”。
“穿針樓”是一個具有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的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根據多部詞典記載(),穿針樓指南朝齊武帝所建的“層城觀”。每年七夕,宮女會登上此樓進行穿針活動,故得名。這一名稱直接關聯古代七夕乞巧的習俗。
個别資料(如)提到“穿針樓”作為成語,形容“技藝高超”,但此用法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傳,建議以曆史典故為準。
如需進一步了解七夕習俗或南朝建築,可參考《西京雜記》《輿地志》等古籍,或查閱、4、9、10的原始來源。
穿針樓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在制作衣物時用于穿過細針眼的工具。它可以用來繡花、縫紉等。
穿針樓的部首是穴(xué)字旁,總共有10個筆畫。
穿針樓最早見于《爾雅·釋器》一書,古代稱之為“指針”,後來演變為現在的穿針樓。
繁體字是「穿針樓」。
古代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穿針樓在古代漢字中的寫法為「穿針樓」。
1. 她用穿針樓細心地縫制了一件漂亮的衣服。
2. 在古代,女子的技藝之一就是熟練地使用穿針樓。
1. 穿針:使用穿針樓進行縫紉。
2. 樓層:建築物中的一層樓。
1. 打孔:用針或其他工具穿過材料。
2. 繡花針:一種特殊形狀的針,用于繡花。
1. 羅漢針:一種大號、而且針眼較大的繡花針。
2. 編織:用線或紗線交叉穿梭制作物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