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言的意思、辟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言的解釋

(1).合乎法度的言論。《詩·小雅·雨無正》:“如何昊天,辟言不信。” 毛 傳:“辟,法也。” 鄭玄 箋:“如何乎昊天,痛而愬之也,為陳法度之言,不信之也。”《韓非子·飾令》:“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幹也,是謂以數治。” 陳奇猷 集釋:“辟言,謂合法之言。”

(2).邪僻的言論;謬論。《荀子·正名》:“凡邪説辟言之離正道而擅作者,無不類于三惑者矣。”

謂他人惡言相加或口出不遜則走避之。《論語·憲問》:“賢者辟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 何晏 集解引 孔安國 曰:“有惡言乃去。” 劉寶楠 正義:“惡言,謂不善之言,或言有失禮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辟言”是一個多義的古漢語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和讀音(bì/pì)來理解。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1. 合乎法度的言論(bì yán)
    指符合禮法或規範的言論。

    • 例:《詩經·小雅·雨無正》提到“辟言不信”,毛傳注“辟,法也”,即“法度之言”。
    • 文獻佐證:《韓非子·飾令》中“廷雖有辟言,不得以相幹也”,陳奇猷集釋稱“辟言”為“合法之言”。
  2. 邪僻的言論;謬論(pì yán)
    指偏離正道的錯誤言論。

    • 例:《荀子·正名》批評“邪說辟言之離正道”,将“辟言”與“邪說”并列。
  3. 回避惡言(bì yán)
    指因他人出言不遜而主動避讓。

    • 例:《論語·憲問》中“賢者辟世……其次辟言”,何晏集解引孔安國注“有惡言乃去”。

二、讀音與語境辨析

三、相關拓展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詩經》《韓非子》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言》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指批駁或駁斥言論。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即辛(辛辛苦苦)和言(說話)。辛部作為會意字,表示辛苦的勞作;言部則表示言語或說話。《辟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的演變過程中,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根據古時候的寫法,漢字“辟”在上古時期的金文、篆文中是由一個彎曲的形狀,代表了駁斥的意義。而“言”則是一個代表言語的象形,古代的寫法中它是由一個嘴旁邊加上一條橫線組成的。 以下是《辟言》的例句: 1. 他用事實辟言,駁斥了對方的錯誤觀點。 2. 他的演講辟言得令人信服。 與《辟言》相近的詞語有駁斥、批駁和反駁。這些詞語都可以用來表示對他人觀點或言論的否定或駁斥。相反地,與《辟言》相對的詞語是贊同、認同或支持,這些詞語表示了對他人觀點的認可或同意。 希望這次回答能夠滿足你的需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