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觞走斝的意思、飛觞走斝的詳細解釋
飛觞走斝的解釋
猶言飛觥獻斝。 元 馬緻遠 《青衫淚》第四折:“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觴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詞語分解
- 飛觞的解釋 .舉杯或行觞。《文選·左思<吳都賦>》:“裡讌巷飲,飛觴舉白。” 劉良 注:“行觴疾如飛也。大白,杯名,有犯令者舉而罰之。” 唐 劉憲 《夜宴安樂公主新宅》詩:“層軒洞戶旦新披,度曲飛觴夜不疲。”
- 斝的解釋 斝 ǎ 古代青銅制的酒器,圓口,三足。 筆畫數:; 部首:鬥;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飛觞走斝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成語,形象描繪了宴飲時酒杯往來傳遞、暢飲盡歡的熱鬧場景。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飛觞(fēi shāng)
“觞”指古代盛酒的橢圓形器具,兩側有耳,形似羽翼,故稱“羽觞”。“飛”形容酒杯在席間快速傳遞的狀态,體現飲酒時的豪放與歡暢。
來源:《說文解字》釋“觞”為“爵實曰觞”,《漢書·叙傳》有“引滿舉白,談笑大噱”的宴飲記載。
-
走斝(zǒu jiǎ)
“斝”是商周時期的青銅酒器,三足圓口,用于溫酒或祭祀。“走”指酒杯在賓客間流動傳遞,強調宴飲的頻繁互動。
來源:《詩經·大雅·行葦》有“或獻或酢,洗爵奠斝”的禮儀描述,《周禮》亦載斝為禮器。
二、成語釋義
整體含義:形容宴席上觥籌交錯、賓主盡情飲酒的熱烈場面,隱含社交歡聚或縱情享樂之意。
例證:
- 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我這裡便親手高擎碧玉鐘,走斝飛觥。”
-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回:“二人歸坐,先是款酌慢飲,漸次談至興濃,不覺飛觥獻斝起來。”
三、文化内涵
- 禮儀與社交:
成語折射古代“酒禮”文化,如《儀禮》中記載的“獻酬”(主人敬客為“獻”,客回敬為“酬”),體現傳統宴飲的禮節性互動。
- 文學意象:
常見于詩詞曲賦,如李白《春夜宴桃李園序》“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觞而醉月”,以“飛觞”渲染文人雅集的灑脫意境。
參考文獻
- 漢語大詞典編輯委員會.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 阮元校刻. 《十三經注疏·儀禮》[M]. 中華書局, 2009.
- 曹雪芹. 《紅樓夢》[M].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網絡擴展解釋
“飛觞走斝”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形容宴飲時頻繁舉杯暢飲的場景,比喻飲酒氣氛熱烈、酣暢淋漓。其中“觞”和“斝”均為古代酒器,“飛”與“走”則生動描繪了酒杯快速傳遞的狀态。
出處與背景
- 源自元代馬緻遠的雜劇《青衫淚》第四折:“一個待詠月嘲風,一個待飛觞走斝,談些古是今非,下學上達。”
- 該成語多用于描繪文人雅士或宴席中縱情飲酒、暢談古今的情景。
用法與語法
- 詞性:動詞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或狀語。
- 適用場景:常用于描述聚會、宴飲等場合的歡快氛圍。
- 近義詞:飛觥走斝、傳杯送盞。
例句參考
- 衆人欣然歸席,酒膽開張,推杯換盞,飛觞走斝,酣暢淋漓。
- 席間談笑風生,飛觞走斝,盡顯賓主盡歡之态。
補充信息
- 拼音:fēi shāng zǒu jiǎ(注意“斝”讀jiǎ,非zhēng)。
- 英文翻譯:The large cups are used and passed around in greater frequency.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用法,可參考《青衫淚》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查字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闆仗保胎北至逋谪懲責綢綢傳盞鉏畬寸絶打電報厄菑訪議馮驩折券峯林幹窦公害號子合應黃墨晃然晖煥克薄克笃兩半球曆筭六監浏莅離閑隆古茅茨土階扪撄迷川明盤木讷寡言砯碣潛研秦女楚珠秋嚴驅從驅逐日削月朘日月山弱約傻心眼折支食壘受性順納順孫熟皮桃枝竹穨然外彙外闾微渦物景先苦後甜綫圈顯重洩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