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馬的頭。《漢書·五行志中之下》:“ 元封 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詩:“山從人面起,雲傍馬頭生。”
(2).船隻停泊處。即碼頭。《資治通鑒·唐穆宗長慶二年》:“又於 黎陽 築馬頭,為度河之勢。” 胡三省 注:“附河岸築土植木夾之至水次,以便兵馬入船,謂之馬頭。” 宋 梅堯臣 《次韻和馬都官宛溪浮橋》:“馬頭分朱欄,水底裁碧天。”《儒林外史》第六回:“少刻,船攏了馬頭。”
(3).指商業城市;都會。《警世通言·喬彥傑一妾破家》:“我今做主,将你嫁與這個官人為妾,即今便過 喬官人 船上去。 寧海郡 大馬頭去處,快活過了生世。”《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 興哥 久聞得‘上説天堂,下説 蘇 杭 ’,好個大馬頭所在,有心要去走一遍。” 清 韓泰華 《無事為福齋隨筆》卷上:“水陸商賈聚集之所曰馬頭。”
(4).馬夫頭目。《六部成語注解·兵部》:“馬頭:馬夫之頭目。”
(5).舊時迎神賽會,讓孩子們裝扮着戲裡的角色,騎馬遊行,叫“馬頭”。 魯迅 《朝花夕拾·五猖會》:“其次是所謂‘高跷’、‘擡閣’、‘馬頭’了。”
“馬頭”一詞在漢語中有多重含義,以下是綜合權威資料後的詳細解釋:
字面含義:馬的頭
引申為“碼頭”
代指商業城市或都會
職業身份:馬夫頭目
民俗活動中的特殊用法
部分網頁(如)提到“事情開端”的比喻義,但該釋義未見于權威古籍或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用法。建議優先參考《漢書》《資治通鑒》等文獻及權威詞典解釋。
《馬頭》這個詞指的是馬的頭部部分或者與馬有關的象征、形象等。在不同語境下可以有不同的引申義。
根據《康熙字典》,《馬頭》的部首是馬(MA3)。它的總筆畫數為7。
《馬頭》一詞來源于對馬的描述,用來指代馬的頭部的形象。在古代,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和戰争利器,馬頭也被用來表達快速、奔馳等意義。
馬頭的繁體字為「馬頭」。
古代的漢字寫法多有變化,「馬頭」在古時的一種寫法是「馬唗」。
1. 馬頭高昂,奔騰向前。
2. 他畫了一幅馬頭,栩栩如生。
3. 這個雕塑的馬頭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馬車、馬鞭、馬廄、馬匹、馬場、馬蹄、馬主義等。
馬面、馬眼、馬鬃等。
馬尾、馬鞍、馬鈴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