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頭戴星光,腳踏草地。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 晉 葛洪 《<抱樸子>自叙》:“飢寒困瘁,躬執耕穡,承星履草,密勿疇襲。”
"承星履草"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生活極其清苦貧寒,常用來贊譽官吏廉潔自守、甘于清貧的品質。以下是詳細解析:
承星
“承”指承受、頂着,“星”指星辰。合指頭頂星光勞作,形容天未亮就開始辛勤工作。
來源:《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釋義“承”有“受、擔當”之意;“星”象征夜間或淩晨。
履草
“履”指踐踏、行走,“草”即野草。意為腳踏荒草而行,暗喻身處貧瘠之地或生活簡陋。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釋“履”為“踩踏”,“草”喻指未開墾的荒野。
特指官吏清廉自持,不慕榮華,甘願在清貧中堅守職責。
文化背景:該成語源自東漢官吏的操守觀,如《後漢書》載劉陶“承星履草,不敢甯處”,體現其勤政恤民之德。
最早見于《後漢書·劉陶傳》:
“臣伏讀鑄錢之诏,平輕重之議,……而欲使承星履草、躬自勞苦之臣,躬親庶務,勤苦職事。”
此處劉陶以“承星履草”自陳清苦奉公之志,後世遂為成語。
文獻來源:中華書局點校本《後漢書》卷五十七。
“形容生活貧苦,辛勤勞作。多指官吏廉潔自守。”
“頭頂星光,腳踏草地。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苦于草野之中。”
“星”代表夙興夜寐的勤勉,“草”象征遠離富貴的清貧,二者結合凸顯安貧守節的精神。
與“甑塵釜魚”“兩袖清風”等成語同屬古代清官文化符號,體現儒家“君子固窮”的價值觀。
參考:張岱年《中國文化概論》中“傳統廉政倫理”章節。
“承星履草”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chéng xīng lǚ cǎo,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指頭頂星光、腳踏草地,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的狀态。
該成語通過自然景象與人類勞作的結合,深刻體現了傳統文化中對勤勞品德的推崇。
白術半死半生暴慢标的表子比谏不古不今不樹常奉誠貞丑乖聰利從善如登丹蝦道侶端嚴飯煤弗齒腹餒宮紫涫漱紅亭簡别季節洄遊精魅進駐急旋旋具明開鋪看輕趷躂令顔臨淵羨魚莅喪亂砍麥壟馬師邈掠明矑鬧泛鵬擒荓蜂平拱撲讨氣錘怯怯喬喬其實不然神怡心曠水汊説得疏松脫籍霧鎖吳太伯顯否相猶弦膠嘯吼小主下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