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鎖廳試的意思、鎖廳試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鎖廳試的解釋

亦作“鏁廳試”。 宋 代稱現任官或有爵祿者應進士試。 宋 葉適 《太府少卿福建運判直寶谟閣李公墓志銘》:“復鎖廳試禮部,詞緻瓌特,有司異之。”《宋史·選舉志一》:“凡命士應舉,謂之鏁廳試。”《宋史·選舉志三》:“ 熙寧 十年,始立《宗子試法》。凡祖宗袒免親已受命者,附鎖廳試,自袒免以外,得試于國子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鎖廳試的定義與性質

鎖廳試是宋代科舉制度中的特殊考試形式,專為官員子弟和現任職官設計。考生需經官府審核資格後,在封閉考場(鎖院)内參加考試,通過者可獲得進士出身或晉升資格。其核心特點是:

  1. 應試群體特定:僅限在職官員、恩蔭子弟及有官銜者(如《宋史·選舉志》載“凡命士應舉,謂之鎖廳試”)。
  2. 考場封閉管理:考試期間實行“鎖院”制度,考官與考生均隔離,杜絕舞弊(參考《續資治通鑒長編》卷六十五)。
  3. 錄取限制嚴格:落榜者可能受罰(如宋真宗時期規定“鎖廳舉者,文不合格,當停官”),凸顯選拔嚴肅性。

曆史背景與制度淵源

鎖廳試始于北宋,旨在平衡官員特權與科舉公平:


實施特點與社會影響

  1. 考試内容與流程
    • 試題與常科進士科一緻,側重經義、策論(《文獻通考·選舉考四》)。
    • 需地方官推薦,審核家狀(家庭背景),流程嚴于常科。
  2. 政治意義
    • 為範仲淹、歐陽修等寒門官員提供晉升通道,推動宋代官僚體系流動(鄧廣銘《宋史十講》)。
    • 強化中央集權:皇帝通過控制鎖廳名額,制約世家大族勢力(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

權威參考文獻

  1. 《宋史·選舉志一》
  2. 李焘《續資治通鑒長編》
    • 卷六十五、卷八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
  3. 龔延明《宋代官制辭典》
    • 中華書局,1997年,頁 205-207。
  4. 鄧廣銘《宋史十講》
    • 中華書局,2008年,頁 89-93。
  5. 《宋會要輯稿·選舉》
    • 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鎖廳試是宋代科舉制度中的特殊考試形式,主要針對現任官員或有爵祿者參加進士科考試。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鎖廳試是宋代現任官員為考取進士資格而參加的考試。考生需暫時關閉所在官署的辦公場所(即“鎖廳”),以示暫停公務專心應考。

二、曆史起源與發展

  1. 起源:始于宋太祖太平興國年間,最初稱為“鎖其廳事而出”。
  2. 規則演變:
    • 北宋初:考試不合格者會被免職,合格者可參加殿試并升遷。
    • 仁宗天聖四年(1026年):放寬政策,允許落第者繼續保留官職并再次參考。
    • 嘉祐三年(1058年):取消考試次數限制,所有命官均可自由報考。

三、特殊群體適用

除普通官員外,宗室成員(如祖宗袒免親)也可通過鎖廳試參與科舉,部分宗室還可選擇在國子監考試。

四、名稱由來

“鎖廳”一詞源于考生需鎖閉官署廳堂的行為,象征暫時脫離職務專心備考。

五、與其他考試的區别

與普通科舉不同,鎖廳試考生若中第僅獲官職晉升而非進士頭銜,落第亦無嚴懲,體現了對官員仕途的特殊考量。


注:部分網頁對“鎖廳試”存在不同解釋(如故意出難題的行為),但根據高權威性史料記載,其核心含義仍指向宋代官員科舉制度。完整考據。

别人正在浏覽...

愛戀白銅堤保險櫃扁榜鹁角策目阊阖超陟沉澱成敗論人谶悔處常帶動吊索堤備東搜西羅敦序非鄙顧避河岸閡滞歡快化學反應話賬假率降奚解鬥巾額驚笑鞫按洰理儽儽厘和六指力主龍瑞論證馬豆買爵販官美食家密修木戆蓬荜生輝噴頭钤幹前款期質勸百諷一屈首認親榮擢遂遂貪私突兵唯利是圖危淺顯光先母孝絹謝遊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