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磨喝樂的意思、磨喝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磨喝樂的解釋

亦作“ 磨合羅 ”。1.梵語mahoraga的音譯。原為佛教八部衆神之一的摩睺羅神。 唐 宋 時借其名制作為一種土木偶人,于七夕供養。 唐 時也叫“化生”。謂供養以祝禱生育男孩,故成為送姻親家的禮物。後成為兒童玩具。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七夕》:“至初六日七日晚,貴家多結綵樓於庭,謂之‘七巧樓’,鋪陳磨喝樂、花瓜、酒炙、筆硯、針綫,或兒童裁詩,女郎呈巧,焚香列拜,謂之‘乞巧’。”自注:“磨喝樂,本佛經‘摩睺羅’,今通俗而書之。” 元 劉緻 《紅繡鞋·有名娃娃者戲贈》曲:“隻是将箇磨合羅兒迤逗着耍。” 清 張爾岐 《蒿庵閑話》卷一:“京師舊俗,七月七日,街上賣磨喝樂。”

(2).比喻喜愛的人物。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和哥哥外名, 燕燕 也記得真,喚做磨合羅小舍人。”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磨喝樂”是中國古代一種具有宗教與民俗雙重意義的泥塑偶人,其含義和演變可綜合以下要點解釋:

一、詞源與宗教背景

“磨喝樂”是梵文“Mahoraga”(摩睺羅)的音譯,原為佛教八部衆神之一,形象為蛇首人身。傳入中國後,逐漸漢化為可愛的兒童形象,并與佛祖釋迦牟尼之子羅睺羅(佛教十大弟子之一)的傳說融合。

二、形象與功能演變

  1. 宗教象征:早期作為佛教神祇,用于供奉祈福,後與七夕節結合,成為供奉牛郎、織女的祭品,寄托“乞巧”和祈求子嗣的願望。
  2. 民俗玩具:唐宋時期演變為土木或蠟制的兒童玩具,可換裝打扮,類似現代“手辦”或“芭比娃娃”。
  3. 文化隱喻:元代文學中常以“磨喝樂”比喻受人喜愛的人物,如關漢卿劇作中稱少年為“磨合羅小舍人”。

三、曆史記載與社會影響

四、文化意義

從佛教神祇到民俗符號的轉變,體現了外來文化本土化的典型過程。其兼具宗教祭祀、生育祈願、兒童娛樂的功能,展現了古代節俗與民間藝術的交融。

如需進一步了解實物細節或文獻原文,可參考《東京夢華錄》及西北大學博物館相關展品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磨喝樂

磨喝樂是一個有趣的詞組,由磨、喝和樂三個字組成。這個詞組的意思是在磨砺和辛勞之後享受到的無比的愉悅與樂趣。磨喝樂的拆分部首分别是石、口和氵,其中石為磨的意思,口為喝的意思,氵代表了水。總體而言,磨喝樂達到了通過磨砺和辛勞得到水的喝的快樂。

磨喝樂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用字的寫法。在古代,樂字的寫法是“樂”,表示幸福和快樂。而磨字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以繁體字為例,“磨”的寫法是“鬨”。所以,《磨喝樂》這個詞恰好體現了古代和現代的結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以繁體字為例,磨字的古代寫法是“鬮”,喝字的古代寫法是“呼”,樂字的古代寫法是“樂”。這些古代寫法更加繁複,傳遞出古代漢字的厚重和曆史意義。

下面是一些關于磨喝樂的例句:
1. 經過一整天的努力工作,享受這份磨喝樂是再好不過了。
2. 他樂此不疲地磨煉自己的技藝,因為他深知隻有通過磨喝樂才能持續成長。
3. 磨喝樂可以使人變得更加堅韌和自律。

有關磨喝樂的組詞可以包括:磨砺、喝水、樂趣等。磨砺表示通過磨練和辛苦的工作來提升自己,喝水代表滿足自己的渴望,樂趣則表示從中獲得愉悅和享受。

與磨喝樂近義詞有:甘苦與共、痛并快樂等。這些詞組都表示在共同經曆了一定的辛勞和挑戰之後得到的共同享受和愉悅。

與磨喝樂反義詞有:安逸享樂、無憂無慮等。反義詞表示完全沒有經曆辛勞和挑戰,隻能追求舒適和安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