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祭孔的意思、祭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祭孔的解釋

祭祀 孔子 。 魯迅 《書信集·緻姚克》:“近來熱鬧完了,代之而興的是祭 孔 ,但恐怕也不久的。”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祭孔,指中國古代至現代為尊崇與追思孔子而舉行的祭祀典禮,是儒家文化傳統的重要儀式。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義溯源

  1. “祭”

    本義為以牲肉供奉神靈祖先,引申為追念先賢的儀式。《說文解字》釋:“祭,祭祀也。從示,以手持肉。”

  2. “孔”

    特指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公元前551-479年),被尊為“至聖先師”。祭祀對象包括孔子及其主要弟子(如顔回、曾參等配祀)。

二、曆史沿革與儀式内涵

  1. 起源與發展

    始于魯哀公十七年(公元前478年),漢高祖劉邦首開帝王祭孔先河,唐宋後漸成國家禮制。明清時期升格為“大祀”,與祭天同級。

  2. 核心儀程

    傳統祭禮包含迎神、初獻、亞獻、終獻(三獻禮)、飲福受胙、送神等環節,以樂舞(八佾舞)、祝文、太牢(牛豬羊)表達崇敬。

三、文化象征與當代傳承

  1. 精神内核

    象征對儒家“仁”“禮”思想的尊崇,體現“尊師重道”的文化價值觀,2016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2. 現代實踐

    山東曲阜孔廟每年舉行“孔子誕辰公祭大典”,全球40餘國同步開展“全球祭孔”活動,成為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彭林. 《中國古代禮儀文明》. 中華書局, 2013.
  3. 曲阜市文物管理局. 曲阜孔廟祭孔儀軌研究. 文物出版社, 2018.
  4.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網. “祭孔大典”項目檔案. 文化和旅遊部主管.
  5. 國際儒學聯合會. 《全球祭孔活動白皮書》. 2023年度報告.

網絡擴展解釋

祭孔是中華文化中祭祀孔子的傳統儀式,具有深厚的曆史意義和文化内涵,以下從多個角度進行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祭孔指向孔子表達崇敬的祭祀活動,核心在于傳承儒家文化。其名稱源于“釋奠禮”,即通過陳設音樂、舞蹈及獻祭品(如牲、酒)表達敬意。

二、曆史淵源

  1. 起源:始于公元前478年(孔子逝世次年),魯哀公将孔子故宅改為壽堂祭祀,形成最早的孔廟。
  2. 制度化:周朝已有學校四季祭先師的禮制,唐代開元年間(727年)正式确立為官方祭祀活動。

三、儀式内容

四、文化意義

  1. 思想傳承:弘揚孔子“仁”“禮”思想,強調人道精神與社會秩序,影響東亞文化圈。
  2. 文化認同:通過莊嚴儀式增強民族凝聚力,體現對傳統價值觀(如孝道、誠信)的延續。
  3. 國家象征:古代列為“國之大典”,現代成為中華文化複興的象征,展現文化自信。

五、現代發展

當代祭孔活動結合科技(如直播),吸引更多公衆參與,并與教育、社區活動融合,推動傳統文化創新傳播。

總結

祭孔不僅是曆史悠久的禮儀,更是中華文明的精神紐帶。其内涵從紀念先賢擴展到文化傳承與時代創新,成為連接傳統與現代的重要載體。

别人正在浏覽...

辨别力便辭巧說不齒才分長俊處死大侵等由電視頻道躲窮笲菜風訓格高意遠孤微合傳畫鹿車圜土穢德回紋機禍羅較逐迦太基玑貝稷蜂社鼠記裡車旌德經濟作物開燠狼歌勞心苦思亂實麻蛋免禍迷悶蜜食曩年凝穩牛疫敲鑼放炮乞力圊桶漆椀戎虜肉山上交不谄射柳神池市樓水火不辭說人家廋索踏船鐵畫吞嚼枉死鬼玩故習常違意文遊台毋違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