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remaining troops made up of the old and weak;motley troops unfit for combat duty]∶年老體弱,不能打仗的士兵
城中無糧,可發老弱殘兵并婦人出降,彼必不為備,我即以兵繼百姓之後出攻之。——《三國演義》
(2) [incompetent persons for a given job]∶泛指年老體弱做事能力差的人
他不肯搶别人的買賣,特别是對于那些老弱殘兵。——老舍《駱駝祥子》
原指軍隊中因年老、體弱或受傷而沒有戰鬥力的兵士。後用以比喻年老體弱、能力較差的人。京劇《空城計》第十四場:“打掃街道俱都是老弱殘兵。” 田漢 《洪水》:“年輕的一個一個往外跑,剩下我們這些老弱殘兵,再碰上這樣的大水可怎麼辦哪。”
“老弱殘兵”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如需更完整的例句或曆史背景,可參考《三國演義》原文或現代文學作品中的相關段落。
老弱殘兵是一個形容詞詞組,用來形容一支軍隊或者團體中老年人、弱者和傷殘人士所組成的部分。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老、弱、殘,分别是老年人(人的部首)、弱者(力的部首)、殘疾(殳的變體部首)。它的總體筆畫為19畫。
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軍事用語,形容戰鬥力較弱的一支軍隊。通常是由年紀大、體力弱、殘疾的士兵所組成。這個詞在現代中國也常用來形容一些企業或者團隊中老齡員工、體力差或者能力較弱的員工。
在繁體字中,老弱殘兵的字形和簡體字相似,隻是使用了繁體字的字形。例如,老用「老」字,弱用「弱」字,殘用「殘」字,兵用「兵」字。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老用「耂」字替代「老」字,弱用「引示弓」字替代「弱」字,殘用「殸」字替代「殘」字。
一些例句使用老弱殘兵:
1. 在這支團隊中,老弱殘兵成為了提供經驗和智慧的重要力量。
2. 這個軍隊裡的大部分士兵都是老弱殘兵,戰鬥力并不強。
一些與老弱殘兵相關的組詞包括老弱殘疾、老弱病殘、老年群體等。近義詞有久病者、年邁者、弱者,反義詞有青壯年、精壯者、戰鬥力強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