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五尺之童 ”。
“五尺之僮”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ǔ chǐ zhī tóng,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指未成年的兒童。因古代尺短(五尺約合現代三尺,即1.2米左右),故以身高代指年幼者。該詞與“五尺之童”同義,強調兒童未成年的特點。
出處與用法
源自晉代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内無應門五尺之僮。”,原句描述家中無人照料,連年幼的仆僮也沒有。現多用于書面語,作賓語或定語,如“家中僅有五尺之僮”。
近義詞與結構
近義詞包括“五尺之童”“五尺童子”等。成語結構為偏正式,感情色彩中性,屬古代生僻用法。
補充說明
“僮”在此指未成年的仆人,但核心含義更側重年齡而非身份。古時以身高代指年齡的用法常見,如“七尺”指成人,“五尺”則特指兒童。
該詞通過身高隱喻年齡,反映古代漢語的表述特點,現代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中。
《五尺之僮》這個詞是指身高為五尺的年輕仆役,其中“五尺”是指長度單位,代表約合150厘米的身高。“僮”是指年輕的仆從,與“少年”、“童子”等詞義相近。
《五尺之僮》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人(亻)”和“木”,其中“人(亻)”是表示人的部首,“木”是表示木頭的部首。
筆畫分别為:五(4畫),尺(4畫),之(4畫),僮(13畫)。
《五尺之僮》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是曹雪芹所著小說中的人物描述。在小說中,襲人是一個身高五尺左右的年輕女仆,所以有了“五尺之僮”這個詞的出現。
在繁體字中,五尺之僮的寫法為「五尺之僮」。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五尺之僮的寫法與現代一緻。
他身高五尺,站在衆人面前顯得格外矮小,被戲稱為五尺之僮。
五尺、缺尺不可、走尺、尺寸、度尺、尺度
少年、童子、童僮、仆役、仆人
長者、成年人、主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