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ork for others;act in sb.'s place] 做别人所管的事情;代庖
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莊子·逍遙遊》
《莊子·逍遙遊》:“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意謂如庖人不盡其職,屍祝亦不代之宰烹。後因以“庖代”比喻越權辦事或代作别人分内之事。參見“ 越俎代庖 ”、“ 代庖 ”。
“庖代”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páo dài,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該詞源自《莊子·逍遙遊》中的典故:“庖人雖不治庖,屍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原意是:即使廚師(庖人)不履行職責,主持祭祀的人(屍祝)也不會越過自己的職責去代替廚師做飯,強調各司其職。
根據多部詞典解釋(如漢典、查字典等),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多以“越俎代庖”形式出現。其核心思想仍被用于強調權責分明的重要性。
《庖代》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取代、代替的意思。
《庖代》的部首是廣字旁,總共有15個筆畫。
《庖代》的字義來源于古代祭祀的用語,原意為将祭品代替主祭人品嘗。後來引申為取代、代替的意思。
《庖代》的繁體字為「庖」,即原字本身。
古代庖代的漢字寫法和現代相同。
1. 在新的夥伴到來之前,他暫時庖代了原本的職責。
2. 這次選舉給予了年輕人庖代老一代的希望。
1. 庖丁:古代烹饪的專家,也指廚師。
2. 庖廚:古代官署中負責烹饪的地方。
1. 取代
2. 替代
3. 接替
1. 留任
2. 保留
3. 繼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