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道的意思、漢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道的解釋

(1). 漢 代的道統、國祚。《漢書·翼奉傳》:“今 漢 道未終,陛下本而始之,於以永世延祚,不亦優乎?” 南朝 宋 顔延之 《赭白馬賦》:“ 漢 道亨而天驥呈才, 魏 德楙而澤馬効質。” 明 陳宗之 《漢道》詩:“ 漢 道昔雲季,四海沸羣雄。”

(2).指 漢 兵所行的道路。《史記·東越列傳》:“ 餘善 聞樓船請誅之, 漢 兵臨境,且往,乃遂反,發兵距 漢 道。”

(3).通往 漢 土的道路。《史記·西南夷列傳》:“ 夜郎 旁小邑皆貪 漢 繒帛,以為 漢 道險,終不能有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漢道”一詞在不同曆史文獻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綜合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漢代的道統與國祚
    指漢代的政治傳統或國家命運。例如《漢書·翼奉傳》提到“今漢道未終”,強調漢代統治的延續性。此用法多用于史書或賦文中,如南朝顔延之《赭白馬賦》中的“漢道亨而天驥呈才”。

  2. 漢兵所行的道路
    特指漢代軍隊行軍的路線。如《史記·東越列傳》記載,東越王餘善因漢兵逼近而“發兵距漢道”,體現軍事地理意義。

  3. 通往漢土的道路
    指漢代中原地區與其他地域的交通要道。例如《史記·西南夷列傳》中,夜郎國因“漢道險”而誤判漢朝實力,反映漢代邊疆與中原的連通性。

二、文學與曆史用法

三、其他說明

以上釋義均基于古籍引文及權威詞典,具體應用需結合上下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漢道

漢道,是指中華文明的道路或者傳統的思想體系。下面将詳細介紹該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漢道的拆分部首是“氵”,表示與水有關。其筆畫數為五畫,比較簡單。

來源

漢道一詞最早出現在《史記·太史公自序》中,指的是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形成的一套傳統道德觀念、行為準則和文化内涵。

繁體

在繁體字中,《漢道》的寫法和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但《漢道》一詞的基本形态并未出現太大變化。

例句

1. 傳承漢道,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責任與使命。

2. 增強文化自信,就是要堅守漢道傳統價值觀念。

組詞

1. 漢學:研究中國曆史、文化、語言等的學科。

2. 漢服:中國古代傳統的服飾。

3. 漢字:中華文明的基石,也是中文書寫系統的文字。

近義詞

1. 中道:指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強調恪守中庸之道。

2. 中華文明:指中國悠久的曆史文化傳統。

3. 國學:以經、史、子、集為主要研究對象的學問。

反義詞

1. 異道:指與傳統道德觀念、價值觀念不同的思想或者行為。

2. 背道:指違背傳統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的行為或者狀态。

3. 棄道:指放棄傳統道德觀念、價值觀念的行為或者态度。

綜上所述,《漢道》指的是中華文明的道路或者傳統的思想體系。它源自于古代,被用于描述中華民族的曆史文化傳承和發展。拆分部首是“氵”,筆畫數為五畫。漢道可以與漢學、漢字、中華文明等詞語放在一起使用,近義詞有中道、中華文明、國學等,反義詞有異道、背道、棄道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