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恺獻的意思、恺獻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恺獻的解釋

軍事勝利獻功時奏恺樂。《周禮·春官·眡瞭》:“賓射,皆奏其鐘鼓。鼜、愷獻亦如之。” 鄭玄 注:“愷獻,獻功愷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恺獻”是一個較為古典且在現代漢語中不常用的詞彙,其含義需要從構成它的兩個字“恺”和“獻”的本義及組合來理解。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古籍的詳細解釋:

一、 “恺”的含義 “恺” (kǎi) 在古漢語中主要有以下核心含義:

  1. 和樂;安樂: 指歡樂、和順、安甯的狀态。這是“恺”最核心的意義。
    • 來源依據: 《說文解字·心部》:“恺,樂也。” 意指歡樂。《爾雅·釋诂上》:“恺,樂也。” 再次确認其“快樂”的本義。《莊子·天道》:“中心物恺。” 意指内心和樂。
  2. 溫和;平易近人: 由和樂引申出性情溫和、易于親近的意思。
    • 來源依據: 《左傳·文公十八年》:“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恺。” 這裡的“恺”即指和樂、德行美好。

二、 “獻”的含義 “獻” (xiàn) 的本義和常用義包括:

  1. 進獻;奉獻: 指恭敬地送上、呈獻,對象可以是物品、意見、才能等。
    • 來源依據: 《說文解字·犬部》:“獻,宗廟犬名羹獻。犬肥者以獻之。” 本指祭祀時進獻的肥犬,後泛指進獻。《禮記·曲禮下》:“臨諸侯,畛于鬼神,曰有天王某甫…納牲诏于庭,血毛诏于室,羹定诏于堂…是謂大獻。” 描述了祭祀時進獻的儀式。
  2. 呈現;顯露: 引申為表現出來、顯露出來。
    • 來源依據: 《論語·鄉黨》:“享禮有容色,私觌愉愉如也。” 雖未直接出現“獻”字,但“享禮”即獻禮之意,呈現禮儀。

三、 “恺獻”的含義 “恺獻”作為一個複合詞,其含義并非兩個字的簡單相加,而是需要結合具體語境理解。根據古籍記載和構詞法分析,主要有以下解釋:

  1. 和樂地奉獻/呈現: 強調在奉獻或呈現時,伴隨着和樂、喜悅的心情或氛圍。這可以指在祭祀、禮儀等莊重場合中,以虔誠和樂的态度進行獻禮。
    • 來源依據: 該詞最直接的出處見于《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解釋為“猶恺樂”。而“恺樂”即指和樂、歡樂的音樂或氛圍。《周禮·春官·大司樂》:“王師大獻,則令奏恺樂。” 這裡的“恺樂”是在大獻(重大獻捷或獻俘禮)時演奏的軍樂,體現勝利的歡樂。因此,“恺獻”可以理解為在類似“大獻”這樣的儀式中,伴隨着“恺樂”進行的奉獻活動,核心在于“和樂”與“奉獻”的結合。
  2. 人名用字: “恺獻”在古代也常作為人名使用,寓意着擁有和樂、溫品德,并能有所奉獻(或指有才能、有貢獻)。
    • 來源依據: 人名用法在古籍中可見,如某些曆史人物或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命名。其含義直接來源于“恺”與“獻”的美好寓意組合。

“恺獻”的核心含義在于“在和樂、喜悅的氛圍中或懷着和樂之心進行奉獻、呈現” ,尤其與古代禮儀(如軍禮中的獻捷)相關聯。它融合了“恺”的和樂、溫和之意與“獻”的進獻、呈現之意,表達了在莊重或喜慶場合下恭敬且愉悅的奉獻行為或狀态。作為人名時,則取其品德美好、有所貢獻的寓意。

引用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恺獻”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一、主流解釋(軍事禮儀相關)

根據、等高權威性來源,“恺獻”指軍事勝利後獻功時演奏恺樂的儀式。該詞最早見于《周禮·春官·眡瞭》:“賓射,皆奏其鐘鼓。鼜、愷獻亦如之。” 鄭玄注:“愷獻,獻功愷樂也。” 這裡的“恺樂”是古代軍隊凱旋時演奏的樂曲,屬于周代禮樂制度的一部分。

二、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詞典(如)将其解釋為“心地善良,行為慷慨大方”的成語,但此釋義缺乏古籍文獻支持,可能與字形相近的詞彙混淆,建議以軍事禮儀含義為準。

三、綜合說明

  1. 構詞解析
    “恺”通“凱”,指勝利的樂曲;“獻”指獻祭或呈報。二字組合特指通過奏樂形式向上級或神明禀告戰功。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古代軍事禮儀,現代漢語中已罕見使用。

建議在古籍閱讀或曆史研究時優先采用軍事禮儀相關的釋義,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周禮》原文及漢代鄭玄的注解。

别人正在浏覽...

安業白鹭缞被服便辟並智漕計槎枿赤狄簇合銼薦帶袵待用憺畏頂冠束帶乏竭反經伏竄賦銘符券光寵寒燎好大紅燈照緩刑袷囊肩子眷厚考官客路轲丘喹啉流歎隆物漫散射滅族明堂情玩氣壯河山全環食圈圚雀芋呒啥山菌子攝次施命發號十年磨一劍誓願嵩呼素幅汰除湯飯通奸童顔鶴發跎子危巒無價寶嗚嗚聲誤作非為脅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