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勉谕的意思、勉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勉谕的解釋

亦作“ 勉喻 ”。曉喻;勸說。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元振》:“泣者乃出。年可十七八,而甚佳麗,拜於公前曰:‘誓為僕妾。’公勉諭焉。”《宋史·孝義傳·李祚》:“親喪,廬墓側,凡二十七年,家人百計勉諭,不聽。”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勉谕”是一個古漢語詞彙,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勉谕”意為曉喻、勸說,強調通過言語引導或規勸他人。該詞在古代文獻中常寫作“勉喻”,屬于同義詞替換()。

二、詞義解析

  1. 構成分析:

    • 勉:表示“盡力”或“鼓勵”,如“勉勵”“自勉”()。
    • 谕:指“告知、曉喻”,如“曉谕”“谕旨”。
    • 組合後強調通過勸說來使人明白或行動。
  2. 古漢語用例:

    • 唐代《玄怪錄·郭元振》中描述女子被“公勉諭焉”,體現用言語安撫的語境()。
    • 《宋史·孝義傳》記載李祚守墓期間“家人百計勉諭”,展現反複勸說的場景()。

三、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書面語境,常見于史書、筆記小說中,表示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教導或勸誡。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但可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


可通過查看(滬江詞典)、(查字典)等來源獲取更多古例證。

網絡擴展解釋二

勉谕——意義、部首和筆畫

勉谕(miǎn yù)是一個中國漢字詞彙,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部首是言(yan2),意思是講話、言語,表示與言語有關的概念。它的筆畫數目為12劃。

勉谕——來源與繁體

勉谕一詞源自于古代的律令制度。律令制度是中國古代的一種法律制度,由君主頒布,規範國家行政、民事和刑事等方面的事務。在古代,朝廷時常借助勉谕這種書信形式,向地方官員或臣民發布命令,征召人才,或傳達政令。

在繁體中文中,勉谕可以寫作「勉諭」,諭是告訴、教導的意思,強調命令的權威性。

勉谕——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勉谕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勉的古代寫法是「卌日」,表示時間的延長。谕的古代寫法是「言讠口」,也就是在言的下方添加一個讠和一個口的字形,讠表示言語、語言,口代表嘴巴,強調君主的口令和命令。

勉谕——例句

1. 君王發出勉谕,全國官員紛紛行動。

2. 接到勉谕後,官員們立刻做出回應。

3. 勉谕的内容強調了人民的責任和義務。

勉谕——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常用組詞:

1. 勉力(miǎn lì):表示努力、拼命的意思。

2. 召谕(zhào yù):表示召喚、傳令的意思。

3. 勉強(miǎn qiǎng):表示勉力做、不情願做的意思。

近義詞:命令、通知、通令。

反義詞:允許、批準、同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